在迪慶,你時??梢钥匆娨晃徊刈迦藦拈L長的藏袍里拿出一個木碗來喝茶。木碗可以說是藏族人的隨身之物。 藏式木碗起初是藏族人民的生活用具。由于他們從事以畜牧業(yè)為主的生產(chǎn)勞動,流動性大,不便使用容易破碎的陶瓷碗和又貴又重的金屬碗,所以輕巧實用,價廉物美的木碗非常受歡迎。 這個習(xí)俗沿襲下來后,藏族農(nóng)牧民習(xí)慣把木碗懷揣在長袍內(nèi),隨時隨地都可使用,他們說經(jīng)常用木碗飲酒能使人聰慧英俊,難怪藏族人對一個好木碗就像對情人般迷戀。他們有時把心上人比做木碗,欲揣進懷里一同浪跡天涯。有一首西藏民歌這樣唱:“帶著情人吧害羞,丟下情人吧心焦。情人如若是木碗,藏在懷里該多好?!?/p> 因為一輩子只用一個木碗,所以藏族人挑選木碗時很有些講究。有人說,每個木碗在被主人選中時,就簽下了一份“終身契約”,必須陪伴著主人走完這一生。 如今,木碗不僅只是藏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它還是具有藏族特色的實用工藝品。凡是來到迪慶藏區(qū)旅游的人,幾乎都要買一套當?shù)氐哪就?,帶回去作紀念。據(jù)了解,藏式木碗主要是由云南迪慶和西藏兩個地方生產(chǎn),一般用桐樹、桑樹、樺樹的樹干、樹節(jié)、樹疙瘩等刮制或車削而成,制作中要經(jīng)過選料、晾干、做毛坯、水煮、修整成型、上漆等多道工序,有的表面會刻繪圖案。制成的木碗,一套三個,兩大一小,兩個大碗可將小碗扣合于其中而成一個扁圓的 “木球”,十分精巧,而且木碗質(zhì)地堅硬,碗面光滑,紋路清晰,經(jīng)久不變型、不破裂?! ?/p> 懷里總揣著木碗 在迪慶,光景好的人家頓頓喝的是酥油茶,貧寒人家向來靠清茶打發(fā)日子。但是有錢漢也好,窮人也罷,喝茶卻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們?nèi)源骨嘤谀就?。在家用它,出門也用它,形影不離,浪跡天涯的旅人的懷里都揣著個木碗,人在碗在,碗不離人。居家過日子,沒有不出門的人。小小一個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門有出門的講究。木碗雖小,其俗頗豐。 藏族人多以氆氌裝遮體,以皮袍御寒。皮袍和氆氌裝質(zhì)地不同,但都結(jié)構(gòu)肥大,袖口寬敞,一般均用腰帶,男子穿時提起下擺與膝平齊,腰帶一束,懷里形成空囊,里面可裝不少隨身用品。只要出門,懷中一般必有一件不可缺少的東西,就是木碗。 民間說唱藝人的木碗最大,“能裝五磅暖瓶的酥油茶”。民間藝人每到一地拉開場子表演節(jié)目時,一邊表演,一邊擺出木碗請求給予賞賜。此時的木碗又多了一種功能——可裝錢和別的東西。 僧人也用木碗。他們的木碗造型各異,熟悉寺院生活的人,竟能從碗的造型上看出碗的主人所屬的寺院,木碗已成為寺院的標志。僧人中的鐵棒喇嘛的木碗既不揣懷里,也不裝在碗套里,而總是拿在手上的,每到宗教法會上,鐵棒喇嘛持棒維持秩序時,木碗已具有權(quán)力的象征,直往那些不守秩序的人的頭上敲去,受罰之人不敢不服。 往日,藏區(qū)地方政府的高級官員隨身攜帶的木碗,是裝在碗套里。俗官掛在腰邊,既是一種裝飾,又是官階大小的標志。俗官掛在腰邊的這種餐具叫“賈赤布雪”?!百Z赤”是漢式小刀,“布雪”是裝在緞制碗套里的木碗。每逢各種聚餐的場合,貴族們都毫不猶豫地拔出小刀切割大塊的牦牛肉和綿羊肉,掏出木碗啜飲酥油茶或喝碎肉“土巴”。喝過茶,四品以上的官員還能得到一勺酥油紅糖人參果米飯,他們小心翼翼地將它裝進木碗,再以綢布包裹嚴實,帶回家當成寶貝一樣與妻子兒女共享。 木碗與它的主人就這樣一生相隨,直至陪伴主人走完一輩子的人生。奠亡后,陰陽兩別,各自分手,因而人們對木碗的感情自不待言,那是很深的。木碗本為平常物,進入社會生活以后,便打上了社會生活的烙印。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的日益提高,交通條件的便利,以及文化觀念的改變,揣碗習(xí)俗作為一種現(xiàn)象,正從藏族同胞生活中逐漸遠去。但作為一種民間文化,它將會長久地留存于藏民族文化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