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diào)研非遺傳承人的過程中,一個偶然機會,我認識了五九——一個技術(shù)嫻熟、造詣較深的裝飾彩繪技藝人才。最初,阿新老師在給我介紹五九的時候說他是一個聽力有障礙的殘疾人,我聽了既好奇又平添了幾分敬意。我就是這么一個感性的人,首先想到了他的不容易。 我想象的五九應(yīng)該是一個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見到五九,和想象的相去較遠,他是一個精神飽滿、40多歲的藏族漢子,個子不高,一張圓臉笑盈盈的,給人一種愉悅感。他出生在德欽縣奔子欄鎮(zhèn)習(xí)木各村的卡沙家,是以彩繪謀生的手工藝人家。五九的妻子次里次姆,是一個熱情漂亮的藏族女人,也是五九的“翻譯官”,有什么事她就大聲地在他的耳朵旁邊比劃解釋,五九聽得懂媳婦跟他說話的意思。一看,他們是一對默契又和諧的夫妻。 藏族繪畫大致包括了唐卡、彩繪(壁畫)、祥巴和壇城。五九主修的是彩繪。見到他之前,我們已在奔子欄鎮(zhèn)的寺廟里、農(nóng)家的佛堂里、民居建筑上看到五九的彩繪,繪制了藏傳佛教文化、社會生活場面。在欣賞彩繪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到五九的繪畫樸實精細,色彩鮮明,既有宗教文化的特點,又有奔子欄當(dāng)?shù)氐挠蒙攸c,具有鮮明的個性,體現(xiàn)了藏族人的價值觀,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大家都感慨著五九不凡的畫功。 我們走訪五九的那天,正趕上五九給奔子欄的一戶人家彩繪佛堂,有機會看到五九的創(chuàng)作過程。佛堂的一角地面上擺滿了繪圖所需要的各種顏料、大小刷子30多把、吉麥(藏語,類似于模板)、砂紙、鉛筆、毛筆、針等。他給我們表演彩繪的圖案是“雙鹿聽經(jīng)”。只見五九麻利地配制好顏料后,用尺子測量出擬繪圖的大小,然后用鉛筆在圖版的紙上勾勒出云霧山水、花草樹木和對望的雙鹿;第二步就是針眼,用自制的筆針沿著草圖上的鉛筆畫刺青;然后嫻熟地印畫,之后將印有花紋的圖案拿起,搭起椅子,爬上畫架,貼在需要作畫的佛堂板壁上;再用黑色的毛筆進行線描,在線描的基礎(chǔ)上用大小不同的刷子按順序敷上顏色。染色過程:第一是染天空,用藍色;第二是染地,用綠色;第三是染云霧,用白色;第四是染雙鹿,用肉黃色;第五是染其他景物的深色部分;第六是用淺色染其他淺色部分。之后用色進一步渲染加工,豐富色彩層次。這些動作一氣呵成,半個小時左右一副“雙鹿聽經(jīng)”就躍然壁上,栩栩如生。我們看呆了,被五九精湛的技藝折服。五九比劃著對我們說,最后一步是上漆,在畫上涂上無色的青光漆,可以保護畫面鮮艷如初。 我們非常佩服五九,顏料配制準確、線條草圖素描流利、繪畫敷色嫻熟有序。 深入了解五九,才知道了他的經(jīng)歷。5歲的時候因為高燒喪失聽力,7歲時又因為聽力障礙輟學(xué)。然而,命運在關(guān)閉了上學(xué)的大門時,給他開啟了一扇窗:小時候,父親和二叔常常帶著五九到寺廟、佛堂制作彩繪,耳聞目見,他漸漸對彩繪產(chǎn)生了興趣,1989年他正式跟隨父親和二叔次里尼瑪學(xué)習(xí)彩繪藝術(shù)。13歲時,叔叔向他傳授藏族傳統(tǒng)裝飾彩繪的基礎(chǔ)技能,開啟了五九的繪畫之路。他天資聰穎、善于學(xué)習(xí),20歲就可以完成裝飾彩繪。他的彩繪表現(xiàn)手法簡練,重在以神傳形,如梁上鳳紋、龍紋,斗拱上的塌鼻獸、吐寶獸、八瑞相托瓶、吉福人瑞相等畫得栩栩如生。1998年,21歲的他已經(jīng)掌握裝飾彩繪制作技藝。2002年,能獨立完成佛堂內(nèi)圖案的制、描、繪。10年來,他完成127個寺廟、民居的壁畫和裝飾,足跡踏遍奔子欄、尼西、東旺、小中甸、得榮等地,因為他做活認真,價格公道,請他繪畫的人絡(luò)繹不絕。 五九還是一個熱心人,注重技藝的傳承。2005年招收學(xué)徒,開始了他的傳統(tǒng)繪畫技藝傳承事業(yè)。主要學(xué)徒有斯那培初、次里尼瑪、阿層等13名學(xué)徒,這些學(xué)徒在業(yè)界已能獨當(dāng)一面。2016年,他成為縣級裝飾彩繪傳承人。 五九身殘志堅,既是一名成熟的裝飾彩繪和制作人才,也是遠近聞名的手藝傳承人,更是熱心回報社會的公益人。奔子欄村10多個公益活動場所的建筑上需要彩繪的地方,都是五九完成,還有村里活動室的100多張桌椅的彩繪,居民的桌椅、糌粑盒等舊貨翻新,村民白事棺木的涂漆等,都請五九完成。 由于聽力障礙,五九對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只是專注于自己的彩繪,做好份內(nèi)的事。他的故事,我們主要是通過其他人了解到的,但我們敬佩的不僅僅是他的才藝,而是他有一顆純凈的心,一顆堅守藝術(shù)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