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背后:一段與茶馬古道休戚與共的歷史 “一個人”即本文主人公丹珍七林。談到古道馬鈴,談到茶馬家史,這位馬幫的兒子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安桉R古道幾乎凝聚了我一生的心路歷程。”他說。走茶馬古道時的“德廣通”商號由他祖父一代經(jīng)營,1921年起的“恒德和”商號則由時任麗江商會會長的他伯父周石奇(周瑛)一手創(chuàng)建。其父祖輩清末在中甸搞縫紉業(yè),后開設“恒德和”分號。該商號重信譽,業(yè)務擴至毗鄰藏區(qū)。1926年,其祖父周尚德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傳子侄5人到中甸,在病床上叮囑說:“‘德廣通’倒號后,信譽猶存,‘恒德和’得以發(fā)展,你們將來必以信義為首,勤儉為本,同心協(xié)力發(fā)展‘恒德和’商號?!卑凑丈械屡R終前的安排,老五周瑛主持麗江家務,總管全盤,老二周琛、老六周璋經(jīng)營中甸商號,老大獻奇掌管拉薩商號。由于兄弟齊心協(xié)力,進一步發(fā)展了“恒德和”商號,并與賴家“仁和昌”等一起被稱之為“麗江六大商業(yè)資本家之一”。 丹珍七林記得,他先后有一位任德欽商會會長的爺爺,又有先后任中甸商會會長父親和叔叔,還有一位任麗江商會會長的伯父。他對父親的“茶馬行蹤”,尤其記憶猶新:1930年,他父親周璋不負長輩及家人的囑托,接管了“恒德和”在中甸的分號。他父親當時正值青春年華,因勤敏好學、處事果斷,終令商號重振,財源日茂;他父親眼光獨具,樂善好施。局面剛有好轉,就出錢做了許多公益事業(yè),尤其是一些濟貧救急、行善積德之事。20世紀20、30年代,中甸多次遭匪徒搶劫,百姓叫苦不迭。他父親在麗江各商號以及在中甸有商貿(mào)活動的人戶募集了一大筆救濟金,并動用了一部分自家的資金,由他五伯父周瑛親自到中甸救濟。對此,中甸百姓感激之至。他父親和五伯父周瑛一道,還出資在中甸城內(nèi)打了一口水井,緩解了當?shù)氐娜诵箫嬎щy;還出資對村寨道路及松贊林寺行道進行了修整改造。他父親還與五伯父一道,為藏民與麗江通商及其子弟到麗求學給予諸多方便,在麗江設置了專門住房和落腳點,還按不同層次分為頭人、馬腳子住房、賬房、牲口養(yǎng)歇處等;對來往的商旅客人接待周到。在藏區(qū),他父親尊重民族習俗、宗教信仰,特別重視與藏區(qū)有極高威望的松贊林寺松謀活佛以及其他寺的活佛結成友好關系。還讓在麗江的子侄們,多拜上層人物為干爹,現(xiàn)周家六七十歲的人,大多有一個藏名,如七林佩初、次里拉姆等,其中本文主人公“丹珍七林”這一藏名亦在其中;當時西藏的五世攝政熱振呼圖克圖(其于1934年至1940年任西藏攝政)活佛與周氏很熟,曾與西藏最著名的商號“三多昌”主人尼梅(其妻是熱振活佛的同胞妹妹)去四川見蔣介石,丹珍七林之叔伯四哥周廷仕應熱振活佛之邀擔任譯員。熱振活佛在此行中先來麗江,住在周家,由他五伯父周瑛及父親周璋等接待了他。當時周家人把庭院特地裝飾一新,在床上鋪了金絲絨供這位攝政活佛下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