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的瑪尼堆 古道上的摩崖石刻 麗江商人集資建橋 據(jù)魯茸吉稱老人介紹,由于溜筒江村的藏民不過16戶人家,這里的村民就靠這個渡口過日子,每一年村里的男人們要到山上砍竹子,把竹子加工成大的溜索,并用酥油打磨增加潤滑度。 到了1945年春天,長期往返于溜筒江這道鬼門關(guān)的麗江商人賴耀彩,眼見這條竹篾溜索經(jīng)常發(fā)生貨物與牲畜墜江的險情,于是就與其他6個商號的馬幫幫主商量,準(zhǔn)備在這里架設(shè)一座鐵索橋,這個愿望得到了其他商號同仁的大力支持,1945年普渡橋開始施工,賴耀彩等六家商號捐出巨資從香港購買鋼索,由一隊馬幫運抵溜筒江邊,又從麗江請來鐵匠、石匠,賴耀彩還親赴溜筒江村負(fù)責(zé)監(jiān)督施工架橋。 德欽很多藏民對他的義舉十分感動支持,唯有溜筒江村的村民唯恐架橋斷了他們的唯一的生路,便群起反對。為此,德欽的官員、土司頭人以及寺廟喇嘛做了大量說服引導(dǎo)工作,賴先生拿出一筆錢安排這里藏民的生活,教會他們種菜等各種生活技能,并答應(yīng)橋通以后的人馬過橋費用由溜筒江村村民支配,這才有了1946年6月的通橋典禮,在典禮上,賴先生激動得熱淚盈眶。 如今,阿東村辦事處以及溜筒江村的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先的普渡橋早已被鋼筋水泥橋替代,原先的茶馬古道舊道而今早已改道,從德欽縣城升平鎮(zhèn)(阿墩子)到溜筒江變成國道214線的主干線,一條平直的柏油路直達(dá)西藏,當(dāng)年靠溜索謀生的村民而今種植葡萄、蔬菜、蘋果,并走上了旅游致富的道路,這一段歷史一直為當(dāng)?shù)卮迕穹Q道。(云南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