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香格里拉已成為世界性的話題,這一話題的背景是人類的生存智慧已然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人類究竟應該如何調整生存狀態(tài),選擇什么樣的生存方式?全球化還是多元并存?在這一世界性的思考中,香格里拉的文化價值非常明顯的凸顯出來。 作為香格里拉文化表象標志之一的文博大樓在壇城廣場心臟上拔地而起。在與文博大樓呈30°角的某個點上,我有幸得到了李燕蘭大姐惠賜的新著《走讀香格里拉——洗卻鉛華的行程》一書。于是迫不及待地細細品讀。 書中收集了作者在香格里拉博大而廣闊的文化田野上的足跡。從《梅里雪山-朝圣者》、《茨中-大山中的美麗》、《大寶寺-精神的家園》《祖師洞-佛的駐蹕》《巴拉-探險者的樂園》、《牧場-美絕人寰的仙境》、《天生橋-蕩滌靈魂的人間瑤池》、《建塘-安放夢的地方》的章節(jié)安排,你可以感受到循著作者的足跡,香格里拉美絕人寰的風光景物和個性鮮明的地域文化猶如抽絲剝繭般展現(xiàn)出來。作者以自己的所親、所歷、所思、所感,用一本書的形式表達著對迪慶的一往情深,對迪慶樸實、堅韌,善于自尊、自重、自愛的品格的深深敬意。與其說作者用自己的筆向世人介紹香格里拉,我更愿意認為這是作者對香格里拉文化精神的禮贊!猶如作家范穩(wěn)所作的序言中所言:“心靈里的香格里拉,并不僅僅是這里的山水風光,而是那獨具特色的歷史和文化。風景僅是表層的東西,文化才是一個民族、一片地域的靈魂……閱讀這本書,仿佛就是在一個個文化坐標上尋找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 我認為這本書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視野開闊。作者將豐富的書本知識和田野調查結合起來,將自然和文化熔于一爐,在寺廟、雪山、草場、湖泊、江河和古老的城鎮(zhèn)中挖掘歷史與文化、傳說與信仰、民風與民俗,將景觀浸于文化色彩、風情凝于歷史積淀。這正是作者的功力所在,以廣闊的人文視野觀照香格里拉的自然風物和文化內涵,作者選擇的點都是在迪慶香格里拉具有代表性的重量級人文景觀景點,如通過寫梅里雪山的勝景和雪山文化的由來、習俗的形式和文化價值,將梅里雪山作為朝圣者的天堂的意義系統(tǒng)的闡述出來。接著將天主教在茨中的傳播和延續(xù)由過去到現(xiàn)在隨時間的演化連接起來,將茨中作為在藏傳佛教區(qū)域內神奇的生存和發(fā)展歷史展現(xiàn)出來。隨著的她的視野到達,還將香格里拉開放、包容、融合的文化特質和將人回歸本位的文化精神展現(xiàn)得十分透徹。這也是本書不同于其它描寫香格里拉的圖書的地方。 二是語言的樸實無華。這本書的語言沉靜、干凈、透明,不論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人物,風情的描述沒有一句浮華之辭,甚至顯得樸拙,而這種樸拙的文風恰恰顯出語言上的美感和質感。 三是意蘊氣生,氣行意中。寫一篇游記文章很容易,這樣的文章時下已經冠冕堂皇地大行其道了。但是要寫好其實不易。難就難在提不起來,即使提起來,沒個落處。寫文章眼光和角度是基本的東西,這就是意;而行文營造的氣勢、節(jié)奏、質感則是氣,意和氣相濡以沫便成好文章了。這也是寫作的難度。這本書在寫作上有這方面的成功。只看她的文章目錄,就已經想隨著她的足跡跟隨她前行:如寫《梅里雪山》章節(jié)中所用小標題:“布谷鳥第一聲鳴叫、護法神打鐵的聲音、通往印度的山洞”等表述,就想接著看里面的細節(jié),在細節(jié)上的描述也盡顯作者時候的文化功底,她將各種文化的來歷和發(fā)展形式深入淺出的表述出來,讓讀者知道:啊,原來是這樣。 另外,這是一本由本土文化人寫的書,也體現(xiàn)了一名本土文化人所肩負的責任。 在迪慶州建州五十周年大慶前夕,作者的此書出版具有很好的意義,香格里拉品牌在迪慶的誕生和迪慶本身具有的深厚的文化意蘊密不可分,隨著香格里拉品牌在國際上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到迪慶尋幽探勝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作為一本融會香格里拉地域介紹和文化積淀的書,對本地人的香格里拉意識的構建和外來者香格里拉文化的介紹具有很全面的啟示性。(扎西尼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