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骨骼“混凝土”:蛋白質 骨骼中,22%的成分都是蛋白質,主要是膠原蛋白。有了蛋白質,人的骨頭才能像混凝土一樣,硬而不脆、有韌性,經得起外力的沖擊。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和多肽有利于鈣的吸收。 如果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不僅人的新骨形成落后,還容易導致骨質疏松。有研究發(fā)現,不愛吃肉、豆制品,長期缺少蛋白質的人,容易發(fā)生髖骨骨折。 營養(yǎng)策略:常吃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食物,對骨骼健康最有益,比如牛奶、蛋類、核桃、肉皮、魚皮、豬蹄膠凍等。正常人不需要額外服用蛋白粉等保健品。蛋白質攝取過多反而對骨骼不利,會使人體血液酸度增加,加速骨骼中鈣的溶解和尿中鈣的排泄。 4.骨骼“保衛(wèi)者”:鎂 人體60%—65%的鎂存在于骨骼中。專家表示,在新骨的形成中,鎂起到重要作用。骨骼中鎂的含量雖然少,可一旦缺乏,會讓骨頭變脆,更易斷裂。 長期缺鎂,還會引發(fā)維生素D缺乏,影響骨骼健康。飲食中鎂攝入低的女性,骨骼密度也較低。 營養(yǎng)策略:紫菜、全麥食品、杏仁、花生和菠菜等都富含鎂。每星期吃2—3次花生,每次5—8粒就能滿足一個人對鎂的需求;多喝水也能促進鎂的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