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輪金剛壇城 “香格里拉”一詞,源于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的發(fā)展史上,其一直作為"凈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廣泛提及,在現(xiàn)代詞匯中它又是“伊甸園、理想國、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 據藏經記載,其隱藏在青藏高原深處的某個隱秘地方,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huán)抱,由八個成蓮花瓣狀的區(qū)域組成,中央聳立的同環(huán)雪山,初稱為卡拉巴王宮,宮內居住著香巴拉王國的最高領袖。傳說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們身材高大,擁有自然力量,至今仍從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發(fā)達的文明通過一種名為“地之肚臍”的隱秘通道與世界進行溝通和聯(lián)系,并牢牢地控制著世界。 事實上長期以來,這條"地之肚臍"的神秘通道,一直作為到達香格里拉王國的唯一途徑而成為尋找香格里拉的關鍵。
相傳在雪域高原某個神秘的地方,有一個“香巴拉王國”,那里有雪山、峽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礦、和純凈的空氣。香巴拉的居民都信仰佛法最高智慧對待生活,因此內心平靜而和諧。 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探險者不分區(qū)域民族、膚色性別,滿世界地尋找著香格里拉,留下了不少撲溯迷離的故事,但是香格里拉的確切地理位置卻莫衷一是,因此香格里拉就愈發(fā)顯得神秘莫測了。 亞歷山大莉婭·大衛(wèi)·妮爾是20世紀法國著名的東方學家、漢學家、探險家、藏學家。1921年6月,大衛(wèi)?妮爾在義子庸登喇嘛的陪同下化裝進入西藏腹地。她的著作《一個巴黎女子的拉薩歷險》被認為是她最有價值和最著名的作品。書中描繪了她入藏探險過程中的神奇經歷。令人稱奇的是,大衛(wèi)·妮爾在云南藏區(qū)起程不久,經過竹卡山口后,有一段神奇的、充滿夢幻色彩的奇異經歷。人們猜測,大衛(wèi)·妮爾在時空上遭遇了香格里拉。 《永不磨滅的風景香格里拉——百年前一個法國探險家的回憶》這本書如今成了“香格里拉在迪慶”的重要文化支撐書籍,其很高的史料和文化價值作為支柱為中甸縣改名為“香格里拉縣”提供了極重要的佐證。 約瑟夫·洛克,1884年1月13日出生在維也納,是一位貴族仆人的兒子。洛克小時候在維也納圖書館里第一次接觸到漢語,就對中國這個神秘的國度產生了興趣。在他開始探險生涯之后,中國的少數民族人文風情更是強烈地吸引著他,于是他便熱衷于在東方古國的崇山峻嶺之中跋涉。從1922年到1949年,洛克來往于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他在云南麗江、迪慶中甸以及康藏地區(qū)旅行時拍攝的紀錄電影、圖片和有關文章在西方引起了很大轟動,吸引了和他同時代的很多西方人到云南考察。 劉曼卿 1930年一位名叫劉曼卿的女探險家在迪慶留下了神奇的足跡。她肩負民國政府調查藏區(qū)及疏導漢藏關系的使命 ,于1929年7月15日從南京啟程前往西藏,并于1930年到達迪慶境內,對迪慶及州府中甸就有過恍似仙境般的描述。 漂越大洋而來的先行者對香格里拉這方秘境一次次的叩拜,為希爾頓發(fā)明“香格里拉”一詞奠定了基礎。希爾頓的發(fā)現(xiàn)性描繪是文學的海市蜃樓,而先行者們的探險考察卻是文化的真實地帶,這本書對香格里拉發(fā)現(xiàn)者之前的發(fā)現(xiàn)作了清晰的掃描,以一個法國探險者的回憶帶出諸多人對那片土地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它展示了香格里拉真實的世界。 發(fā)現(xiàn)·香格里拉 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在英國倫敦出版。從此,“香格里拉”一直在被世界追尋著,就像追尋一個金礦。當時,《不列顛文學家辭典》稱此書的功績之一是為英語詞匯創(chuàng)造了“世外桃源”一詞。 詹姆斯·希爾頓,美籍英國著名作家,1900年9月9日生于英國格蘭來鎮(zhèn),1954年12月20日逝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其著名作品有《失去的地平線》、《再見了,奇普斯先生》(1934 年)。 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希爾頓盡情描繪了一個寧靜、美麗的人間天堂——香格里拉。這里有雪山、林莽、寺廟、喇嘛,是神奇的世外桃園,是和平的人間樂土,引起無數人的向往。而作品中極力描述的“香格里拉”竟與洛克筆下的中國西部川滇藏區(qū)如出一轍。 《失去的地平線》發(fā)表后,成為當時的最暢銷書并獲得英國著名的霍桑登文學獎。1944年,好萊塢投資250萬美元將 小說搬上銀幕,將香格里拉的名聲推向高峰,主題歌《這美麗的香格里拉》隨之傳遍全球。 根據《失去的地平線》一書的啟迪,人們深深領悟“香格里拉”這個世外桃源寧靜祥和、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外型后,本著去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去香格里拉陶冶情操,感悟藏區(qū)獨有的哲學內涵之目標,紛紛踏足西藏、尼泊爾、印度、喀拉昆侖及中國的東部藏區(qū),掀起了半個多世紀的尋找香格里拉熱。 我國出版的《英藏漢對照詞典》第920頁中,英語香格里拉Shangri-la,漢語注為“世外桃源”,藏語注為“世界彼岸的極樂境界”,讀作“康嶺帕如格迪慶幸康”,正包含了迪慶名稱的由來和意義。 迪慶有著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所描繪的一切人文地理景觀:驛道、溜索、馬幫、腳夫、木橋就是迪慶特有的“茶馬古道”;這里還有雄偉壯麗的峽谷、金字塔般銀光閃爍的梅里雪峰、明亮如鏡的高原湖泊、綠如絨毯的遼闊草甸、金碧輝煌的喇嘛寺廟——這里多民族雜居、多宗教共處,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的關系,親情和睦的社會風尚,風光如畫的自然景色,正是希爾頓的小說描繪的理想樂園。 1995年春,云南旅游集團公司職員孫炯在北京參加了一次優(yōu)秀導游測評考試。試卷中,有道題說,“香格里拉這個為世人熟知的詞匯,最早出現(xiàn)在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而它的真正源頭,卻出自云南藏族的某地方言?!边@道題,激起了孫炯的無窮聯(lián)想,于是他找來小說仔細閱讀,并按字索驥,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發(fā)現(xiàn)小說中描繪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慶。 1996年4月,應迪慶邀請,由新加坡報業(yè)集團、新加坡國家電視臺和幾位旅游界人士組成的“新加坡尋訪香格里拉考察團”一行12人,由孫炯、朱運寬陪同抵達中甸,開始他們對迪慶香格里拉的尋訪與考察。 1996年12月,由中國云南省政府組織的,在中國云南尋找香格里拉的考察正式啟動。與此同時,在迪慶州首府中甸縣以年輕的縣委書記齊扎拉為首的中甸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帶領下,開始實施宏偉的“建設香格里拉系列工程”:香格里拉旅游開發(fā)工程,香格里拉環(huán)境工程,香格里拉文化工程……一年后,1997年9月14日下午3時,云南省政府在中甸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鄭重宣布:“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慶。”當天夜里,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倫敦快訊”中向全社會世界廣播了這一消息。跟著,國外和國內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報道了這一消息。
當迪慶香格里拉機場在老州長格桑頓珠多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5月通航,不久后一條由成都到昆明經中甸前往拉薩的航線也正式開通;當香格里拉業(yè)已成為迪慶的一個文化品牌,極富進取心的藏族干部齊扎拉作為迪慶州新任州長,為實現(xiàn)多年來前已縈繞于心的夢想,在云南省政府領導的支持下,于2001年8月正式向國務院申報將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后經國家民政部派高級專家組專程到中甸聽取齊扎拉等人的詳細匯報,于2001年12月17日正式批準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 香格里拉終于從虛擬走向了現(xiàn)實。從此,迪慶高原不再只是一個在人們心目中風雪彌漫的、冷冰冰的客體,一個僅僅作為人類的棲息之地,供給人們糧食、衣物的大恩大德的施主,而是一個融入了人類的智慧與心血,存放著人類全部理想的寓言,一個給予了人類以精神滋養(yǎng)和靈魂慰藉的審美對象。其中,盡管時代與機遇、偶然與必然、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政府與專家、個人與群體之中,不管缺了任何一方,事情都不會進展得如此順利,但在一些關鍵時候,許多優(yōu)秀人物個人的理想、智慧、決斷與獻身精神,無疑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大香格里拉 2002年5月,川滇藏三省區(qū)領導、有關部門及有關學者在拉薩舉行討論會,就川滇藏三省區(qū)交界處的特殊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條件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一致認為,川滇藏三省區(qū)交界地區(qū)具有獨特美麗的自然條件與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是人類理想的天堂所在地─大香格里拉地區(qū)。會議達成共識:川滇藏三省區(qū)要盡快組織起來,聯(lián)合實施中國這一大香格里拉地區(qū)生態(tài)旅游的科學調查、共同建設與合理開發(fā)。 “大香格里拉”地區(qū)概念的認定:“‘中國香格里拉生態(tài)旅游區(qū)’大范圍涵蓋川西南、滇西北、藏東南9個地州市82個縣(區(qū)),即四川省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的40個縣(區(qū)),云南省迪慶州、大理州、怒江州、麗江市的24個縣(市、區(qū)),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地區(qū)、林芝地區(qū)的18個縣。優(yōu)先開發(fā)的核心區(qū)為四川甘孜州、云南迪慶州和西藏昌都地區(qū)?!?/p> 大香格里拉地區(qū)發(fā)育了從熱帶-亞熱帶到極地、從濕潤地區(qū)到干旱地區(qū)的豐富多彩的景觀類型,又具有峽谷、湖泊、森林、草地、寺廟、村莊融于一體的自然人文組合,在最大程度上給人們展示了自然之美與和諧之美。這里眾多的高山與峽谷、白雪與綠水、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構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自然文化交響樂?!叭⒘魇澜缱匀贿z產” 滿足世界自然遺產全部四項標準,是地球上絕無僅有的;“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體現(xiàn)人與自然完美和諧,為人類之杰作;數十個保留珍稀生物資源的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以及數十個各具文化特色的民族,蘊涵著極其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 大香格里拉地區(qū)的少數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多民族多宗教和平共存的多種社會發(fā)展模式,包容的胸懷和廣采博納的精神,使得在這塊土地上雖然民族、宗教繁多,但各種宗教在這里可以各自弘揚自己的教義而和諧共處。這不能不說是多民族共處的奇跡,為世界上多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樹立了光輝典范。對整個人類社會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正是大香格里拉精神偉大之所在。 我們追尋大香格里拉精神,我們需要大香格里拉精神!如果世界上都能做到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宗教與宗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發(fā)展,那么離開人類向往的“人間天堂”就不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