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專稿:世界各國遭受自然災害的事情是經常的,因此,災后重建便成為各國探索的課題。日本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災害最頻繁的國家之一。日本災后重建體制健全,體系完善。美國災后重建則嚴格排查,反應迅速。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亞也都有自己的高招。請看本網駐日本、美國、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亞記者采寫的有關報道。 這是成都軍區(qū)某陸航團一架米―171運輸直升機在茂縣執(zhí)行轉移受災群眾的任務(5月16日攝)。 每一次起飛,都在把希望送給別人;每一次降落,都有生命得到拯救,而危險――卻留給了自己…… 5月31日下午,在執(zhí)行抗震救災任務中,成都軍區(qū)某陸航團一架直升機在汶川縣映秀鎮(zhèn)附近因高山峽谷局部氣候瞬時變化,突遇低云大霧和強氣流失事。4天過去,機上人員下落不明…… 天空,見證了成都軍區(qū)某陸航團官兵對災區(qū)人民群眾的一片赤誠。 第一個從空中抵達汶川、茂縣、映秀、北川等重災區(qū);第一個將食品、藥品等救災物資送到災區(qū)群眾手中;第一個從災區(qū)運回傷員;第一個搭載通信小分隊飛抵汶川;第一個將通信設備運抵災區(qū)……是他們,用鋼鐵旋翼托起一個又一個“第一”,用生命鋪就了災區(qū)群眾的“生命通道”。 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日本:體制健全體系完善 在地震、海嘯、火山噴發(fā)等自然災害頻發(fā)的日本,災后重建一直都是政府和災民共同面臨的課題。經歷了無數次災難“洗禮”后,日本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以政府救助和自助為主、社會救助為輔的災后重建體系。 1995年1月在以神戶市為中心的阪神地區(qū)發(fā)生了7.3級大地震,造成6437人死亡,43000多人受傷。阪神地區(qū)的災后重建艱辛漫長,歷時近10年之久,所用經費將近10萬億日元。但在這個過程中,日本的相關法律體系和地震應對機制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1998年5月,日本政府制定了“災民生活重建支援法”。該法規(guī)定,對那些在自然災害中房屋遭到嚴重損毀的家庭,政府將支付最高為1 0 0萬日元的救助金。2 0 0 4年3月,日本政府又對這項法律進行了修訂,規(guī)定除上述救助金外,政府還將支付最高200萬日元的補助金,用作被毀房屋的整修費和支付房貸利息。2007年11月,這項法律再次修訂,300萬日元上限的災害補助金的用途限制被取消,改為定額發(fā)放的形式,這就使得補助金用于建設、購買自有住房成為可能。 此外,日本各地方政府,尤其是遭受過重大自然災害的地方,都出臺了自己的災害補償和救助制度。 在2004年到2007年這短短的3年內,新潟縣遭受了兩次6.8級地震的襲擊,造成83人死亡,7000多人受傷,超過16萬間房屋受損。兩次災害過程中,新潟縣也先后出資50億日元和30億日元,成立了“新潟地震災害復興基金”和“中部地震災害復興基金”兩個財團法人,負責實施災后重建項目,幫助災民穩(wěn)定生活、重建家園。 這兩個基金在各自的網站上公布了詳細的資助項目,涵蓋居民生活、住宅修繕、促進就業(yè)、恢復生產、振興旅游和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需要救助者可以到網站公布的各個實施窗口申請補助。在這些資助項目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心靈關懷事業(yè)”。這是專門為了受災群眾的心理健康而設的,補助對象是舉辦促進心理健康的交流會以及心理醫(yī)生“家訪”等事業(yè)。 各級政府除了直接的支援金補助外,還通過一些間接性政策措施來對國民災后重建實施救助,如鼓勵國民參加地震災害保險,對災民減免相關稅收等。 除了政府援助外,以地震保險為主要內容的自助體系也在災后重建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地震保險屬于自助范疇,因為個人必須參加保險并按時繳納保險費才能享受賠付。但日本目前的地震保險覆蓋面還不夠廣,截至2007年3月底,只有20%的家庭參加地震保險,這對一個地震頻發(fā)的國家來說還比較低。 在社會救助方面,除社會各界捐款外,日本金融機構也會出臺一些救濟措施,如臨時緩收按揭月款、減輕貸款利息等,以減輕沒有參加地震保險的國民的負擔。 成都軍區(qū)某陸航團抗震救災紀實 成都軍區(qū)某陸航團的梁晉(右一)與姜平(右二)正在成都的軍用機場將受傷的母子送往救護車(5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美國:嚴格排查 反應迅速 美國加州是地震高發(fā)地區(qū),歷史上美國發(fā)生的地震大多集中在加州。在歷次地震災害中,美國都能比較快速有效地投入災后重建。 1994年1月,洛杉磯北嶺發(fā)生6.7級強烈地震,經濟損失達300多億美元,但由于房屋倒塌不多,地震僅造成50多人死亡。 北嶺地震后,在對受災民眾進行救援的同時,加州有關部門在地震后第一時間便開始了道路和橋梁的重建工作。地震發(fā)生不到半天時間,加州交通局便完成了對地震所造成的道路橋梁損壞情況的初步評估,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隨即迅速作出反應,向加州劃撥緊急救援基金用于道路系統(tǒng)的重建。而在聯邦撥款到達之前,加州交通局已開始道路廢墟的清理工作,并啟用替代線路繞過受損嚴重的路段。作為應急措施,第一批通過口頭協議雇用的道路工程承包公司,在地震發(fā)生10多個小時后便出現在施工現場。 地震后,美國相關部門會及時組織專業(yè)力量對災區(qū)房屋特別是公共設施進行安全“體檢”。據美國土木工程協會專家凱文介紹,北嶺地震發(fā)生后,加州政府立即組織了各種專業(yè)人員對災區(qū)房屋的安全進行檢查。負責災區(qū)房屋檢查工作的人員都是土木工程和城市建筑等方面的專業(yè)人員,他們排查的重點首先集中在學校、醫(yī)院、商場、銀行、飯店和高層居民住宅樓等,因為這些設施都是人口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問題發(fā)生坍塌,后果不堪設想。 另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張簡介紹,美國一般將未倒塌的房屋分為安全、輕度損壞和嚴重損壞3類,對于后兩類,專業(yè)人員使用黃色和紅色標識來加以區(qū)別。黃色表示房屋損害不嚴重,房主可短時進屋拾取東西,日后經過修繕后還可以繼續(xù)住人;紅色則表示房屋危險,不能進入,必須拆除。據報道,在1994年北嶺大地震中,有超過1萬間樓房被檢測為危房并予以拆除。 另外,對地震中保存下來的基礎設施和房屋進行必要的加固,也是一個不能忽略的環(huán)節(jié),而醫(yī)院和學校是重建工作的重點。北嶺地震發(fā)生后,當地政府對醫(yī)院的建筑進行了安全檢查和必要的加固,并出臺立法要求所有醫(yī)院的急診室和重癥病房必須設置在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內。 洛杉磯地區(qū)大部分學校的校舍經受了北嶺地震的考驗,沒有學校建筑倒塌,這主要得益于1972年加州立法機構出臺的嚴格的校舍建筑條例。 2003年12月22日,加州再次發(fā)生6.5級強烈地震,但僅造成40棟老建筑倒塌,3人死亡。這充分反映了北嶺地震重建工作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