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嘴鴨是中國家鴨的祖先之一,在迪慶州境內(nèi),部分為留鳥,部分為越冬候鳥。高原湖泊、濕地、水塘以及城市公園景觀湖內(nèi),一年四季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它是雁形目鴨科鴨屬的鳥類,英文名字叫Eastern Spot-billed Duck,學(xué)名為Anas zonorhyncha,當(dāng)?shù)厝怂追Q野鴨子、花嘴鴨、黃嘴尖鴨等。遷徙的斑嘴鴨每年4月份飛往繁殖地,9月末10月初飛回越冬地。 斑嘴鴨是體型較大的野鴨,身長58厘米到63厘米。體羽大部分棕褐色,羽緣色淺,頭頂色重,棕白色眉紋和黑褐色貫眼紋對比明顯,三級飛羽白色,尾羽黑褐色,羽緣色淺。嘴黑而嘴端黃,且在繁殖期黃色嘴端頂尖有一黑點(diǎn),是斑嘴鴨的本種特征。虹膜褐色,腳珊瑚紅。 斑嘴鴨棲息于內(nèi)陸各類大小湖泊、水庫、江河、水塘、河口、沙洲和沼澤地帶,遷徙期間和冬季也出現(xiàn)在沿海和農(nóng)田地帶。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也與其它鴨類混群。斑嘴鴨腳趾間有蹼,但很少潛水,游泳時(shí)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覓食、戲水。喜歡干凈,常在水中和陸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覺或休息時(shí)互相照看。斑嘴鴨的主要食物是水生植物的葉、嫩芽、莖、根和松藻、浮藻等,以及草籽和種子,也吃谷物種子、昆蟲、軟體動物。斑嘴鴨的繁殖期5月到7月,營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邊草叢中,每窩產(chǎn)卵8—14枚,通常9—10枚。 斑嘴鴨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ver3.1—無危(LC),是中國“三有”保護(hù)鳥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