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雞,又名雪雉,曾經(jīng)被稱作藏馬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我國特有珍禽之一。我州均有分布,在白馬雪山及其他部分區(qū)域?qū)儆诔R婙B類。 強壯的雄雞正在站崗放哨 白馬雞是典型的高原鳥類,生活在海拔3000米至雪線之間的高原。多結(jié)成二十到三十只的小群活動于海拔相對較低的松林或橡樹林的林緣地帶,或活動于海拔較高的高山杜鵑叢中,常見與血雉、雉鶉等其他物種混群。白馬雞不喜歡空曠平闊的環(huán)境,但不似馬雞屬其他物種那般膽小。 泛金屬光澤的羽色是白馬雞標志之一 白馬雞是馬雞屬最大種類,體長約80厘米~110厘米,頭頂黑色絨狀短羽,眼周為紅色裸皮,臉頰微粉,喙呈粉紅色。其體羽大部分白色,基部灰色,向后逐漸變成紫銅色,及至尾羽則變成暗綠色和深藍紫色,尾端黑色,泛金屬光澤。因這長而松散下垂的尾羽,好似馬尾,故名白馬雞。 白馬雞多集群活動,白馬雞的集群尤其壯觀龐大,常常是幾十只甚至上百只結(jié)群活動。白馬雞有季節(jié)性垂直遷移的現(xiàn)象。天暖時常棲息于海拔3000米至雪線附近的針闊葉混交林及灌叢中,隨著冬季雪線的下降,食物貧乏,入冬前后會下移至海拔2500米處食物較為豐富的地帶。 白馬雞喜歡出沒在人類活動區(qū)域附近 因為曾經(jīng)白馬雞的棲息地及活動區(qū)域不斷縮小,為保護繁殖基地,減少暴露可能,因而結(jié)對離群生活。近年來,隨著保護機構(gòu)對白馬雞種群恢復(fù)做出的人工繁殖和野外放歸,在一些區(qū)域保護較好,人類活動較少的地區(qū),白馬雞種群逐漸恢復(fù),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人工繁育后放歸野外的白馬雞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