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jié),白馬雪山的雨忽來忽去,氣溫忽冷忽熱。 早晨9點多,采訪組冒雨前往位于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南端實驗區(qū)的維西縣塔城鎮(zhèn)塔城村委會響古箐上村民小組,走進傈僳族村民余秀春家的廚房,保護區(qū)管理局維西管理分局局長鐘泰馬上去拿了兩片木柴進來,扔進節(jié)能灶里,幾分鐘后,屋里就暖和了。 傈僳族是“火塘邊的民族”,三腳架火塘是一個家庭的中心。而今,節(jié)能的火爐代替了火塘,但這溫暖的地方依舊是待客的地方。圍坐在火爐邊,我們和村民聊了起來。 “火爐與火塘比,哪個更好用?” “火爐好用,少砍柴,沒有煙不熏眼睛,爛木頭也能燒,還不會炸火傷人?!币娪嘈愦好χ共杷迕裼辔奈浣舆^話題。 “啥叫炸火?” “有的木頭燒著會噼里啪啦炸火星子?!?/p> 余文武說,沒有節(jié)能灶前,他們上山砍柴都會挑好劈的、好燃的活樹砍,自然死亡的樹多少都有些朽了,燒起來會冒煙。用了節(jié)能灶后,火爐有煙囪,吸力大,啥柴禾都能燒,砍的樹比原來少了差不多一半。 余秀春家的節(jié)能灶是2015年冬天啟用的。這一年,響古箐3個村民小組46戶人家都用上了節(jié)能灶。 “節(jié)能灶能降低15%的耗柴量?!辩娞┱f,推廣節(jié)能灶,只是白馬雪山保護區(qū)的能源替代項目之一,還有用水泥瓦替代房頭板、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路燈,都是多方籌資幫助群眾安裝的,群眾自己出幾百元或者不出錢。 “啥叫房頭板?” “把大樹劈成木片,蓋在房頂上?!贝褰M長余立忠說。 以前,當?shù)厝罕娊ǚ坑媚绢^做房頭板,蓋一幢120平方米的房屋,需要砍6棵樹紋筆直、胸徑60多公分的云杉,之后的每年至少要砍一棵樹用來修補?!澳嵌际前倌甑拇髽溲?!”鐘泰惋惜地說。 靠山吃山,砍樹燒火取暖、做飯、建屋是響古箐人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對森林資源破壞嚴重。早在2003年,保護區(qū)就拿出12萬元,自己研發(fā)生產水泥瓦,引導和幫助群眾用水泥瓦代替房頭板。 “剛開始換瓦,大家都有抵觸情緒,覺得水泥瓦重,會壓垮房子。老局長李琥想出了一個妙招,在雨季,給一平方米房頭板和壓房頭板的石頭、一平方米水泥瓦分別稱重給大家看,親眼看到了水泥瓦確實比較輕,大家才放心接受?!庇嗔⒅艺f。 如今在響古箐,重量輕又結實的水泥瓦已經換了二批,房頭板差不多都成了“文物”。 走出余家廚房,雨停了。記者在院子里環(huán)顧,見到了2個太陽能熱水器,有些不解。余秀春說,一個是十多年前大自然保護協(xié)會資助安裝的,自己花了800元;一個是2013年省環(huán)保廳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給安裝的,自己沒花一分錢?,F(xiàn)在,家里養(yǎng)了6頭牛11頭豬,煮飼料時,接太陽能的水燒開更快一些。有了太陽能熱水器,每年可節(jié)約不少柴禾。 人居屋檐下,有一大堆沒有劈開的原木,目測最粗的木墩一人環(huán)抱不過來。余秀春說,這是一棵自己倒了的樹。走進細看,樹心爛出一條足球能穿過的空洞,樹皮布滿青苔。(張瑩 吳姍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