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迪慶60年的變化 ——記退休老干部尹助湯 ●? 江初 ?從富庶的麗江石鼓鎮(zhèn)到幾百里之外的高原德欽,而且一呆就是58年,他工作在高原,生活在高原,愛情也在高原。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邊陲德欽,如今,他已經(jīng)是地道的藏族人了,79歲高齡的尹助湯還在德欽,“我現(xiàn)在不想回去了,德欽已經(jīng)是我的家了。”從21歲到79歲,尹助湯見證了德欽的變化,也參與了其中的發(fā)展歷程。 ?1959年,也是我州才剛剛成立伊始,尹助湯時年21歲,他和40個剛剛從麗江師范畢業(yè)的年輕人就坐上了開往德欽的汽車,到了中甸,稍作休息,他們乘著當時最為奢侈的馬車到達德欽。“從中甸到德欽,我們分乘幾輛馬車從中甸出發(fā),整整走了三天,第三天天擦黑才到德欽。”說起過去的事情,尹助湯老人如數(shù)家珍。 ?老人不會料到,他21歲出來,就開始了在德欽的工作和生活,更沒有想到,他把一生都留在了德欽。 ?從麗江的漢族人到德欽的“藏族人” ?58年來,尹助湯一直在德欽教育系統(tǒng)工作,剛到德欽,他被分配到燕門,當時燕門鄉(xiāng)還叫燕門公社,他先后在拖拉村、茨中村任教,“我當時是背著背包去上班的,縣里公路除了214線國道,就沒有任何干線了,而且214線也是又窄又爛。我從德欽縣城到茨中村徒步走了三天?!闭f起當時的條件,尹老師至今歷歷在目。村里的條件極其簡陋,房子都是簡易的土掌房,學校也是土掌房,現(xiàn)在的鋼筋混泥土房子在當時想也不敢想。就是在那樣的條件中,尹助湯開始了他不一樣的人生。那時,由于交通極度不便,他難得回縣城一趟,更不要說回老家了,一來二去,他慢慢地學會了講藏話,并且在拖拉村找到了心儀的藏族美女,從此他成了地道的藏家女婿,也成了一個會講藏話的“藏族人”。 ?尹助湯的人生軌跡從此停留在了高原德欽,中師畢業(yè)生當時在德欽是個金字招牌,他在村里呆了4年多,就被組織調到縣文教科(即教育局)負責教研工作,在教研室一干就是10年。后來,因組織安排他又先后到奔子欄中學、德欽中學任教。80年代初,擔任德欽一中的校長,當時德欽一中是全縣最大、唯一設有高中部的中學,德欽縣的第一個大學生也是從德欽一中走出來的。尹助湯見證了從偏僻的德欽走出第一個大學生到后來的許許多多的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并且回來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他的大兒子也是從德欽一中畢業(yè)的學生,從云南大學畢業(yè)后回德欽工作,后來調到州里上班。 ?滄桑巨變話教育 “就說教育的變化吧,我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到現(xiàn)在的高質量的教育。”尹老師說。他剛來德欽時,德欽的教育基本可以說是從零開始,除了教材和粉筆,就沒有任何多余的教學設備了,當時由于邊疆地區(qū)的建設剛剛起步,學校遍地開花,小學、中學全縣至少有100多所,僅中學就有德欽一中、五中、奔子欄四中、霞若二中、羊拉中學、江坡中學等若干所?!叭缃裨S多部門的領導干部都是我當時的學生。”說到這些,尹老師總是笑容滿面。是?。?8年的青春熱血都撒在了德欽,看到成績誰又能無動于衷呢。 ?如今的尹老師已經(jīng)不想回去了,“我在老家有一棟老房子,現(xiàn)在由侄兒子住著,我是基本不回去了?!币蠋熣f,德欽已經(jīng)是他的家鄉(xiāng),他的同事,他的朋友以及摯愛的家人都在德欽,他就想在德欽終老。 ?尹老師從走上工作崗位就在德欽的教育部門,在教研室期間,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他走遍了全縣的每一個地方,因為當時的學校遍及每一個有人煙的村落,許多時候,他一下鄉(xiāng)就是一個月,在去羊拉鄉(xiāng)的時候,他多次徒步翻越雪山,說是下鄉(xiāng),其實說成蹲點更為貼切一些,因為,他們一去就要呆上一周。學校條件簡陋是當時尹老師最為印象深刻的事,每個學校的生源不是很多,還有一個班級一個學生,兩個學生的情況。許多學校的老師都上復式班,好幾個年級的學生都在一個教室里同時上課,一師一校在當時極為普遍。老師們都身兼多科,語文、數(shù)學、體育、音樂等等,不管你懂不懂,就只能是一個老師帶所有的課程。況且都是“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當時的教學評價機制也沒有多少可以用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所以,尹老師對當時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探索。 ?后來,在尹老師的努力下,全縣的教學成績集中匯總,并在全縣內對成績優(yōu)秀的老師進行表彰,極大地提高了老師們的教學工作積極性,并初步形成了良性的競爭機制,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逐步得到了提高。 ?如今,德欽的學校早已經(jīng)今非昔比了,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一應俱全,集中辦學后,所有教師都是??迫谓蹋虒W成績取得了質的突破,標準化建設成為了常態(tài)。 ?尹助湯眼中德欽的變化 ?彈指一揮,尹老師在德欽已經(jīng)58年了,建州60周年里的風風雨雨尹老師都見證了其中的每一個歷史時刻,“開始我們的縣委叫革命委員會,后來才叫縣委,鄉(xiāng)黨委政府當時叫公社、區(qū)委,村委會叫鄉(xiāng)公所?!眱H僅說到這些稱呼的前后變化,尹老師自己也理了一會兒。 ?其實在這些稱呼的變化背后,歷史也在前進中悄然發(fā)生了變化。 “當時最為奢侈的衣服就是一雙洗得發(fā)白的3537膠鞋,一件白襯衣。有個小收音機就是最豪華的家電了?!币蠋熜χf起以前的生活。至于吃的,每個月都是按票秤糧食和肉,當時每個月就只有四兩肉,“要是跟供銷社的關系熟一點,可以多秤一點點,要不一個月也就只能吃四兩肉了,肉變得非常金貴,為了節(jié)約,我們每頓只能有那么一點點的肉星,即便這樣,四兩肉也不夠一周的肉星子。一頓煮上一鍋香噴噴的大肉在當時就想都不敢想了?!闭f起當時的生活,尹老師感慨萬千。 ?當時剛工作時尹老師的工資是36.5元,他給我算了一筆賬,當時的雞蛋也就一兩分錢,生活成本也及其低廉,普遍的貧窮導致人們也滿足于現(xiàn)狀。對于現(xiàn)在多如牛毛的汽車以及機動車,在當時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全縣好像也就那么幾輛汽車,而且都是公車。私家車在當時的擁有量是零。即便尹老師后來任縣教育局局長時,單位最好的公車就是一輛北京牌吉普車,全縣沒有一條柏油路,僅有的道路就是國道214線,而且路面可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他說起過去的條件,從德欽縣跑到中甸需要一整天的時間,當時能坐上客車也是一件極為自豪的事情,許多時候出遠門都要搭少得可憐的幾輛解放牌貨車,在貨箱里顛上一天,弄得渾身像是剛從水磨房走出來似的,頭發(fā)眉毛都是一層灰。 “現(xiàn)在好了,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小汽車,全縣的道路四通八達,到中甸也就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要知道,我第一次來時坐馬車走了三天?!币蠋煴葘χ^去和現(xiàn)在的變化。 ?還是德欽的生活好 ?許多德欽本地的藏族人,都在千方百計地想調出德欽,到更為發(fā)達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墒且鷾蠋焻s是從富庶宜居的麗江玉龍縣跑到了德欽工作、生活。而且一呆就是58年,58年來,他親身經(jīng)歷了德欽的滄桑巨變,如今78歲高齡了,他還一直在高原養(yǎng)老。他說,德欽的陽光更燦爛,天空更藍,空氣更新鮮。我在想,也許這就是感情吧,德欽近60年的變化有他一份辛勤的汗水,這里就是他付出過、收獲過的地方。 ?如今,兩個兒子早已走上了工作崗位,老大在州政協(xié)上班,老二在德欽縣升平鎮(zhèn)上班,且都已成家立業(yè),尹老師的房子也在升平鎮(zhèn)。 ?工作、生活、愛情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事情,尹老師最為重要的事業(yè)都在德欽。尹老師在家里最愛喝酥油茶,吃糌粑。晚上陪著幾個孫子做個作業(yè),閑時去老年活動中心與大家伙下下棋,偶爾去家門前的彩票店打兩注彩票,生活過得閑適又充實,他心目中在德欽的生活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