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蜂彩梅二三事 ●楊洪程 “愛與責任就是教育之靈魂,是教育成功的必備保證。我由始至終為踐行‘愛與責任’而努力工作?!边@是迪慶州勞動模范蜂彩梅在維西縣總工會舉辦的2014年勞模事跡報告會上說的一句話。從走上教書育人的崗位至今,蜂彩梅始終不渝踐行著這句話。正是對愛與責任的堅守,蜂彩梅獲得了精彩人生——獲得“云南省優(yōu)秀女教師”、“云南省五一巾幗標兵”、“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 磨礪“愛和責任” 懷揣著扎根鄉(xiāng)村、獻身民族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堅定信念,蜂彩梅踏上了講臺,分配到維西縣白濟汛鄉(xiāng)共廠村糯閣小學任教。當時,糯閣小學辦學條件差,教室內外是凸凹不平的土灰面。校舍建筑僅有土木結構的平房約36平方米和一棟三格兩層的土木結構樓房,房屋陳舊漏雨。 最令蜂彩梅膽寒的是交通狀況。當時,距學校最近的一座江橋在4公里外,是一座破爛的吊橋。站在橋頭望去,寬約2米、長約100米的吊橋懸吊在瀾滄江上,橋面上木板鋪的很稀疏,僅有中間的橫木上搭兩塊木條,村民和牲畜都只能踩著木條走。許多木板脫落后出現(xiàn)長長的空隙,多處是腐爛的木板。有些地方沒有木板,護欄上的鋼絲有些斷節(jié),一不留神就會有失足的危險。蜂彩梅第一次走江橋是請人扶著走過去的。 條件比想象的艱苦,然而,蜂彩梅從未產生要求調離的想法。因為,這里有她摯愛的學生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升華“愛和責任” 蜂彩梅在糯閣小學任教期間,農村小學沒有“兩免一補”和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貼,農村孩子上學難。糯閣小學的學生以少數(shù)民族居多,方圓10公里的地方都屬于學校的生源范圍,很多學生因上學路途遙遠就在學校里吃午飯。天氣轉寒,到午飯時間,孩子們從家里帶的飯都已經冷了,蜂彩梅就幫他們熱飯。有些學生的飯到中午已經餿了,不能再吃,她就給他們做蛋湯、煮面條。 雪雨天,蜂彩梅一個一個地送孩子們過河回家,上學又一個一個地為他們洗刷沾滿稀泥的褲子……“親其師而信其道?!睂W生與蜂彩梅越來越親,學生不僅喜歡蜂彩梅,更喜歡上蜂彩梅的課。 蜂彩梅接手的第一個班是三年級,有25名學生。由于這個班學生參差不齊,基礎很差,學年末統(tǒng)測成績在全鄉(xiāng)最末。在蜂彩梅接手之前已經連換三任教師了。由于長期受地方方言和本民族語言的影響,學生學習很吃力。但蜂彩梅并不因此而失望和沮喪。課堂上,她堅持以領讀和范讀的方式教學,想辦法找教學磁帶播放,讓學生反復聽讀、摹仿。恰如其分地講解,加上陽光的表情、手勢等體態(tài)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她精心設計每天的課外活動,盡量多開展一些動手操作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更多地用普通話交流。一個月過去了,25位同學的普通話語言能力有了較大提升。 功夫不負有心人,學年結束,蜂彩梅任教的班級鞏固率保持在100%,縣統(tǒng)測成績語數(shù)總分由原來的全鄉(xiāng)倒數(shù)第一躍居全鄉(xiāng)第一。特別是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很快,普通話教學成果得到家長、學生、同事、領導的認可,蜂彩梅被評為“白濟汛鄉(xiāng)先進教育工作者”。之后,蜂彩梅從班主任到語文教研組組長,再到現(xiàn)在的縣級數(shù)學學科帶頭人,4次被縣政府、縣教育委員會評為“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去年9月,被授予“云南省優(yōu)秀女教師”、“云南省五一巾幗標兵”稱號,還同時授予“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稱號。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9歲那年,蜂彩梅的丈夫撇下她和6歲的兒子永遠地離開了。在巨大的悲痛面前,蜂彩梅一方面不讓自己和兒子的生活處于陰影中,讓孩子成為一個寬容、 大度、 快樂的陽光男孩;另一方面,除了愛親生的孩子,她還把每個孩子都當做自己親生的孩子去愛,為他們的成長負責。 作為單親母親和教師,蜂彩梅每天都忙得像上緊了弦的發(fā)條。無論多苦多累,她都堅守著愛與責任——“一定要培養(yǎng)好這些孩子”的信念。 如今,在農村地區(qū),許多家長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或親戚看護,自己到城里打工,出現(xiàn)了農村留守兒童和單親子女。由于這些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缺乏父母情感的呵護和關注,產生情感偏激,心理現(xiàn)象異常等情況。對待這些孩子,蜂彩梅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這些留守兒童和單親子女,教育他們學會正確看待父母的外出打工或父母的離異,學會獨立生活。蜂彩梅經常主動與家長打電話聯(lián)系,談教育孩子的問題,引導家長關注子女成長,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 人人都有夢想,人人都想擁有出彩的人生?!皼]有愛的教育等于空談,沒有責任的教育無從辦起。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與責任心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讓不一樣的孩子變得同樣可愛。”蜂彩梅在維西縣2014年勞模座談會如是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