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在抗震救災一線的迪慶日報女記者 ●余嬉蓮 格桑梅朵是一種生長在高原上的花朵,看上去弱不禁風,可風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葉愈翠;太陽愈曝曬,它開得愈燦爛?!}記 8月28日、31日,高原的陽光被厚厚的烏云遮住。迪慶州德欽縣、香格里拉縣與四川省得榮縣交界地區(qū)先后發(fā)生5.1級和5.9級地震。作為前往災區(qū)一線的“無冕之王”,迪慶日報女記者們放下了為人妻、為母親、為人女兒的柔情,義無反顧地走進那片被天災摧殘的土地。 面對震后的斷壁殘垣,面對身心受到摧殘的同胞,她們流著淚拿起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鏡頭;在亂石紛飛間她們和所有武警消防官兵們并肩作戰(zhàn);在余震不斷、燈光昏暗的救災帳篷里寫稿。她們飽含對家鄉(xiāng)人民的深厚感情,秉承不畏艱險、堅守一線的職業(yè)精神,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迪慶實現(xiàn)中國夢傳遞正能量。她們身體力行,用迪慶女記者的擔當和責任,對黨和人民的喉舌作出了最真實、最貼切、最有分量的詮釋。 ? 和金蓮、李曉翠在尼西鄉(xiāng)幸福村形朵村民小組臨時安置點采訪形朵村民小組副組長玉點。 三進災區(qū)的和站長 9月19日19:20分,離“8·28”地震已有22天,和站長(同事們對香格里拉縣記者站站長和金蓮的昵稱)打來電話,給我講起了災區(qū)人民過中秋的場景,她說:“今晚的天氣有些涼,但是大家的心卻很溫暖,大人、小孩都有月餅吃?!闭勗掗g沒有絲毫對身處災區(qū)的畏懼,沒有對遠離家人和孩子的牽掛,言語間滿滿的都是災區(qū)群眾的生活、起居情況······ 想起她柔弱的身影,我的心有點疼,這是她第三次進災區(qū)了!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的行動,做好地震一線最真實的報道就是她對記者這份職業(yè)最好的詮釋。“8·28”地震后,她和一位男記者第一時間前往災區(qū)采訪,“8·31”地震當天她就在現(xiàn)場。遠在香格里拉縣城的我們,不時會為幾次突如其來的震動而心有余悸,而她,為了獲得第一手的新聞,徒步艱難地行在受災最嚴重的尼西鄉(xiāng)幸福村上橋頭村民小組,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巴拉格宗景區(qū)。她拿起相機,拿起采訪本,第一時間記錄下災區(qū)人民的情況、黨委政府所做的一切。 這是在和站長的QQ空間里讀到的一段話——“白巖松關(guān)于新聞信仰就寫道:是否有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還愿意把自己的理想在這里安放;再比如,不管經(jīng)歷日復一日怎樣的痛苦,仍然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社會的進步中,感受到一點小小的成就感。新聞事業(yè)的前行,同樣需要信仰。用這段話勉勵自己也勉勵我親愛的媒體朋友們?!本W(wǎng)友紛紛引用一句網(wǎng)絡熱語“我和小伙伴都驚呆了!”但我沒有,因為我知道,這就是她,這就是生活在我身邊真實的和站長對待記者這個職業(yè)最樸素最擲地有聲的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