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葡萄。 ▲ 釀酒。 藏族民間傳統(tǒng)釀酒工藝歷史悠久,早在吐蕃時期有釀酒的習(xí)俗,藏族的酒文化豐富多彩,和歌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清朝時期,有法國傳教士到德欽縣傳教并帶來釀制葡萄酒的工藝,使德欽縣酒文化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點。 德欽縣釀制的酒有青稞酒、“瓊”(俗稱藏啤酒)、葡萄酒等。青稞酒的制作原材料有酒曲草、雪蓮花、雪茶、青稞面,酒曲是以上四者合制而成。酒曲草、雪蓮花、雪茶均生長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高原山丘和草甸之中。據(jù)說酒曲中加雪蓮花、雪茶就有飲酒者不上頭、舒筋活血之功效。 用80%的酒曲草、10%的雪蓮花,曬干后,合制成粉,再與50%的青稞面混合、拌勻,加適量清水,使它成泥狀,倒入密閉良好的器皿之中,放一個星期左右,發(fā)酵后取出曬干,就可做釀酒的酒曲。 在德欽縣,制作酒的原材料有青稞、小麥、大麥、玉米、蕎麥等糧食。按照所要釀制的酒類,可選擇糧食的種類。把所要釀酒的糧食煮熟后曬涼,加入0.5%的酒曲,攪拌均勻,置于密閉的罐子或壇子里,放上15—20天,冬季放在較暖的位置,放置的天數(shù)相對長一些,使它發(fā)酵而成。 釀酒的器具有圓鍋、酒蒸籠、淌盤、半圓球形銅鍋等。在大圓鍋中加入數(shù)桶清水,架上蒸籠,把酒料倒進籠內(nèi),耙平,在籠中上部的小孔中從內(nèi)向外插入淌盤細槽,使淌盤圓盤在籠的中心位置,再把蒸籠的頂部架上半圓球形銅鍋,籠與銅鍋的接觸位置封閉完整,銅鍋內(nèi)倒進冷水,在釀酒的過程中,每隔十多分鐘時,把銅鍋里的水換一次,使銅鍋保持冷涼。在大圓鍋下燒火,使鍋中的水沸騰起來,蒸氣透過酒料,蒸發(fā)到冷涼的銅鍋下,變成水珠,滴到籠內(nèi)的淌盤里,盤中的液體又從細槽中流到籠外,用酒器接集,此液體就是藏家酒。 釀造葡萄酒時要先把采集下來的葡萄放于大缸中,將其碾壓成泥狀,加以過濾,得到葡萄汁,可用來自飲或作饋贈品。提取葡萄汁后剩下的葡萄渣,經(jīng)過短暫的發(fā)酵、蒸熘后便可得到葡萄酒,這類葡萄酒呈白色,香醇可口。 釀造藏啤酒時會用到青稞,把青稞面炒熟,放入酒曲,放入缸中發(fā)酵,酒成黃色,香醇可口。(來源:迪慶州非遺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