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06年6月17日,二十輛進藏越野車滿載下關陀茶重走滇藏茶馬古道,由昆明出發(fā)前往西藏,途經(jīng)大理、迪慶,從德欽進入西藏境內(nèi),之后進入芒康、八宿、波密、林芝等地,再進入拉薩。此間,車隊跨過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翻越了白馬、拉烏、覺巴、東達、聶拉、怒江山等6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經(jīng)過十天艱辛奔波,最終抵達圣城拉薩。車隊還為沿途邊遠山區(qū)的兒童發(fā)放衣物及學習用品,同時還向當?shù)伛v軍、援藏人員及寺院贈送茶葉。 中國學者最新研究指出,久負盛名的“茶馬古道”除了是一條連通中國西南的商路,還體現(xiàn)中國民族交流融合,是各民族文化的一個大走廊。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旭日前在西藏社科院開壇講座,闡述20年來研究“茶馬古道”的心得。 茶馬古道被認為是指存在于中國西南地區(qū),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mào)通道,源于中國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戰(zhàn)中后期最為興盛。在空間上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等。 關于茶馬古道的線路,李旭研究認為,最主要的是川藏線和滇藏線,即:由川茶的產(chǎn)地雅安、天全、蒙山一帶,經(jīng)康定進入西藏;另一條線路,從云南西雙版納經(jīng)過大理、麗江、迪慶,進入西藏。這兩條線路在昌都邦達草原匯聚在一起,經(jīng)洛隆、邊壩、嘉黎、工布江達,翻過米拉山到墨竹工卡,抵達拉薩。 除此之外,李旭說,茶馬古道還存在從四川松潘向北,經(jīng)甘肅天水、臨夏、莊浪,包括陜西等西北一帶的一條西北線。 “茶馬古道開發(fā)的動因,是對茶葉的渴求”,李旭此次在西藏考察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色拉寺一口茶鍋上的藏文銘文,譯意為“非凡享受之聚集,源源不盡之寶藏”。他認為,這段銘文體現(xiàn)了茶對藏族人民的重要性。 李旭說,與歷史上官方的“茶馬互市”相比,茶馬古道主要是民間交往的道路,茶馬古道融合了沿線各民族的關系,使喜馬拉雅文化帶與中原內(nèi)地形成網(wǎng)絡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保持歷史和空間的持久往來,它們的經(jīng)濟、文化和歷史早已相互作用、相互依賴,自然而然地融入“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 “沿途的馬幫與沿途的人民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李旭說,過去馬幫在沿途會有一些“東家”,通過為“東家”提供茶葉,交換返程所需的草料。 在實地調(diào)查中還發(fā)現(xiàn),云南的老趕馬人都能講一口藏語,他們隨商隊進藏時還穿藏裝。李旭認為,這說明馬幫與沿途的藏族居民關系猶如親人一般。 李旭說,當年走茶馬古道的趕馬人或者商幫的后裔,現(xiàn)在在拉薩八廓街還可以找到很多,最早的“團結族”(此處指不同民族通婚后的第二代)就是馬幫商人與當?shù)厝说慕Y合。 李旭認為,各個民族在這條道路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往,也使茶馬古道成為民族文化的一個大走廊。(中新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