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交界的馬幫重鎮(zhèn),藏區(qū)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在這里追逐夢想,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緣分…… 又是冬天了,天藍得有些不真實,昨夜落在山上的霜雪,已被熱烈的陽光曬得無影無蹤了。偶爾向高處仰望,一座金頂?shù)拇笏略谙銦熆澙@中鎮(zhèn)守穹天。我在山腳下,沿著滄桑的石板路,走向古城的深處。
獨克宗古城的老房子,見證了香格里拉百余年的變化。 這里就是獨克宗古城,坐落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縣建塘鎮(zhèn)上,因而也叫建塘古城。這里海拔3300米,在群山環(huán)繞中的這塊開闊的壩子上,有一座形似大龜?shù)男∩桨?,人們叫它大龜山,各族人民世代居住在山包的周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獨克宗古城。自古以來,這里就是茶馬古道重鎮(zhèn),也是今天滇藏公路的必經(jīng)之地。 迪慶高原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而獨克宗古城卻溫暖安詳。這是因為古城的南邊有一列山巒,剛好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令西南的寒風不能長驅(qū)直入。城北是水源地,流淌著三條生命河,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上的各族百姓和豐富物產(chǎn)。北邊的高地上,就是著名的松贊林寺,也是云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
傍晚的月光廣場上,當?shù)馗髯寰用窈陀慰鸵黄鹛疱伹f,是獨克宗古城最有特色的生活場景。 獨克宗是藏語,意為藍色月光城,外形不方不圓,大致輪廓與藏傳佛教中香巴拉壇城相似。據(jù)史料記載,獨克宗最早始于唐朝年間吐蕃人修筑的城堡,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木氏土司在此建筑月光寨(香各瓦寨),與奶子河畔的日光城(大年玉瓦寨)遙相呼應。清康熙年間,中甸(今香格里拉縣)建市,這里更是繁盛一時。經(jīng)過清雍正到民國期間的數(shù)次大規(guī)模修繕,城池逐漸擴大完善,逐漸形成了這座藏區(qū)保存最好的古城。 獨克宗古城街市環(huán)山而建,古城內(nèi)的舊房子已經(jīng)比較難看到,都是在原址翻修或者新建的,寬敞明亮,依然是典型的藏式土掌房為主,還有一些木楞房。城內(nèi)分金龍、倉房、北門三街,有33個巷子。用粗拙的條石鋪成的道路,很有年代感。古城中心有四方街,無論從哪條街走,都能轉(zhuǎn)到四方街。 我此行落腳在一位朋友家里,朋友的阿媽是納西族,阿爸是藏族。在這個小小的古城里,除了藏族和納西族,還有傈僳族、普米族、白族、漢族等總共有23個少數(shù)民族。這里的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習俗,獨克宗古城其實就是一個多民族生活實景博物館。當然想要了解到其中的細節(jié)或者比較絢麗的一面,需要趕上好機會,比如誰家要蓋房子、娶媳婦、娃考上大學等等重要事件,都會有繽紛的活動,其中最缺少不了的就是筵席。拿起房子來說,有的人家要一連三天流水席大宴賓客。 各民族兄弟姐妹共飲一井水,千百年來,各自保持著本民族的信仰與生活習俗,圍繞著大龜山,和和睦睦地把生活講故事,又把故事過成生活,而今被四面八方的游客們品讀、欣賞著。 大龜山腳下的這口井,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傳說是仙女留下的,獨克宗人對她格外珍愛,把井水比作母親的乳汁。
美麗的景色 正在打酥油茶的阿媽說,阿爸一輩子就喜歡用古城的井水燒茶。聽阿媽講,以前取水都是用背的,女人們用皮帶把木桶勒在背上,再把皮帶拉緊,握在胸前,三五結伴,早上晚上,一起去背水。水桶里放個水舀子,是用樺樹皮折成的,飄浮在水面上,走起路來水不容易晃出來?,F(xiàn)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這場景便很少見到了。阿媽說,只是每到大年三十夜里,家家戶戶都要取井水,因為井里有福緣,而且只有那些有福氣的人才能把福緣結回家。今天的老井已經(jīng)修繕成一個漂亮的水池,游客們喜歡在這里拍攝到此一游的紀念照,水池邊還有供游客品嘗井水的碗或者水舀子。 阿爸家鄉(xiāng)下的親戚每年春節(jié)前都要殺年豬,這天下午才送來一些琵琶肉和香腸,阿媽把他們同去年的琵琶肉一起掛在火塘邊的房梁上。琵琶肉是這一帶藏族和納西族家庭精致加工的美食,是將整條去掉內(nèi)臟和骺骨的豬放入花椒、草果、沙鹽等佐料后縫合,壓上石板腌制而成的,不僅味道鮮美,還可以存放四、五年不變質(zhì)。 阿媽家仍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藏式早餐,以糌粑為主,再配上酥油茶。中餐吃藏包子,烤琵琶肉。晚餐要隆重些,有牦牛肉干巴,有用干菜、蔬菜、馬鈴薯、豆腐和各種野生菌煮的藏式火鍋。阿爸還取出家釀的青稞酒。 餐后,阿爸和阿媽帶我去四方街跳鍋莊,四方街是古城人民休閑、娛樂、集會的小廣場,也是早年易貨交易的場地。今天的四方街周圍都是高大的藏房,街上白天有燒烤攤和工藝品攤,為游客提供一些旅游服務,晚上攤子統(tǒng)統(tǒng)撤掉,廣場中間點起篝火,古城的居民們和游客們一起,和著好聽的音樂,跳起古樸的中甸鍋莊和歡快的德欽弦子。這一天,剛好有一群散了喜宴的盛裝年輕人聚了來,分外好看。 每天早上,阿爸都要在自家屋頂?shù)撵猩E_上把松枝、五谷燒給遠處的神明,保佑在外地讀書的孫子學業(yè)有成,保佑上班的兒子媳婦工作順利,保佑老伴兒身體健康,保佑家里六畜興旺五谷豐登,每到初一、十五,阿爸就上大龜山上的大佛寺燒香。2002年,為了紀念中甸縣更名香格里拉縣,在大龜山上建筑了一座吉祥勝幢,藏語稱“吉參”,有勝利、發(fā)展的意思,是獨克宗古城的地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轉(zhuǎn)經(jīng)筒,要四人齊心協(xié)力才能轉(zhuǎn)動。 阿爸說他的阿爸就是有名的馬鍋頭,家里的儲藏室里,掛著當年前輩出門在路上用的酒口袋、糌粑口袋。獨克宗昔日的舊馬幫已經(jīng)不在了,但那段馬幫歷史卻更加讓人著迷。 阿爸最喜歡聊的就是馬幫的故事。獨克宗是茶馬古道重鎮(zhèn),在茶馬互市的年代,趕馬人都是清一色的藏族小伙子,最好的馬腳子來自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西藏芒康,另一個地方就是云南的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在當年也是商賈云集,馬幫匯聚的地方。在獨克宗古城里的一些上百年的老屋子里,發(fā)現(xiàn)了記錄在中柱和房梁上的數(shù)字,據(jù)藏學研究者說那些都是早年的馬幫留下的貨物數(shù)量的記載。
阿布老屋是古城里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房屋,至今人們還在這里生活。 阿爸家的儲藏室里,還掛著當年前輩出門在路上用的酒口袋、糌粑口袋,都是皮子做的,表面的毛都磨沒了,因為很多年不用,已經(jīng)僵硬。阿爸說,趕馬人一旦出了門就算把命交給大山了,只能求神明保佑一路平安,因為那些路,實在是危險,經(jīng)常有出門的人回不來的。 歷史上,馬幫一直是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當?shù)丶巴ㄍ饨绲倪\輸主力,村村寨寨都有馬幫。趕馬的人被稱為馬腳子,馬幫負責人被叫作馬鍋頭。馬幫規(guī)矩嚴格,有專人負責敲銅鑼,以鑼聲長短緩急和聲數(shù)為號令,以統(tǒng)一行動。領頭的騾子叫頭騾,脖子上掛有大鈴,二騾掛有串鈴。長途運輸時,馬幫常聯(lián)合行動,三四百匹馬隊,穿行在山間蜿蜒曲折的驛道上,場面非常壯觀。 據(jù)資料記載,在清乾隆年間,迪慶商業(yè)十分繁榮,每年進出貨物不下6萬公斤,僅進入香格里拉和康區(qū)的普洱茶就有3000引。馬腳子進藏一趟,只要能安全回家的便可得到約8兩銀子的收入。清末到民國初年,中甸馬幫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云南最大的20家馬幫之一,每年入藏貨物有七八千馱??谷諔?zhàn)爭時期,每年僅茶葉就有200噸運往西藏,需使用三四千匹騾馬。噶丹松贊林寺馱馬最多時有數(shù)千匹,大戶人家多則二三百匹,少則30匹左右。 中甸馬幫路線行程較遠的有10條,分別到達普洱、昆明、巴塘、昌都、拉薩、印度、貢山、理塘、新德里等地。馬幫將大量的茶、松松(銀幣)、火腿、紅糖等物資銷往西藏和印度,又由印度購回咔嘰布、黃十字香煙、靛青顏料、鹽井沙鹽等在本地銷售或運往麗江、大理、昆明,藏區(qū)及迪慶的土特山貨、藥材和礦產(chǎn)等也得以被運往思茅、孟海和昆明等地。 阿爸后來也走過幾趟馬幫路,不是全程,只是其中的一些段落,目的是為了給一些科學考察團以及人類學研究者作向?qū)?。阿爸說,在修公路前,原來公路的位置,全部是原始森林,稍不留神就迷路了?,F(xiàn)在馬幫都退休了,去個拉薩,飛機一會兒就到。運送物資不再犯愁,公路鐵路都很方便。只是在偏遠的山鄉(xiāng)里,還是需要用馱馬馱運一些米糧、日常用品,但也只是從山下的商店馱回家,無須長途跋涉。那些馬幫的老物件和老故事都要去博物館里才能看個究竟了。 獨克宗古城之所以被很多人向往,是因為他不僅有著歷史的印跡、藏鄉(xiāng)的風情,還因為他是一個可以被人夢想和追尋的地方。這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緣分。 無論什么時候走在獨克宗的小路上,都能讓我找到完全不同的感受。獨克宗古城與其他地方的古城有著很明顯的區(qū)別,這是藏式建筑本身的獨特之處帶來的,這也正是獨克宗的魅力所在。我總覺得,第一眼愛上獨克宗而留下來的那個外鄉(xiāng)人,他是英雄,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獨克宗。今天的獨克宗老街上,酒吧、客棧、飾品店分列兩旁,舊屋變大宅。但我知道,這應該不是最讓人興奮的景象,最打動人的,依然是那些新房子背后的老屋故事和陳年的舊夢。
家里的儲藏室里,掛著當年前輩出門在路上用的酒口袋、糌粑口袋,今天掛在了酒吧里。 在20世紀末,獨克宗還是一個荒草萋萋,瓦礫落寞的地方,殘破的土墻,無人問津的小徑,到了夜晚便一片漆黑。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老城居民都陸續(xù)住進了新城里更方便的新家。2000年左右的時候,一些外面來的人,走進了這座寂寞老城,接著就有了烏鴉酒吧、牛棚酒吧,一些另類的人開始在這里建筑起他們孤獨的夢想。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獨克宗慢慢的被外面的世界所一點點關注、一點點認識,并吸引了更多的人開始前來探索和尋覓,甚至安家。 烏鴉酒吧很有力量,而今已經(jīng)成了獨克宗的一個地標,畫著巨大烏鴉的門簾是它的招牌。烏鴉門外,有一塊長方形的小平臺,接著皮匠坡,那里常有一些外國姑娘小伙兒,銜著煙,抱著吉他,哼唱著他們心中的歌謠,陽光灑下來,一身金色的光輝,看著像童話。春天到深秋是獨克宗的旅游旺季,老街上游人比較多,冬天因為太寒冷,所以游客比較少。今冬古城里的人一如往年,烏鴉也不例外,門庭冷落。 每次走到皮匠破,就懷念牛棚,牛棚已成往事了,我更覺得牛棚是我們記憶里的地標,或者是獨克宗新時代中的一個缺失了的標本,它更加純粹,記錄著一些人夢想的起飛與破滅。當年的牛棚很原始,把原來藏房牛圈里的糞便清理干凈,放了些似乎是從土里長出來的家什、物件和一張臺球桌以外,就只剩下酒和音樂,沒有隔閡,沒有界限,接納著黃發(fā)碧眼的人,接納著州長和明星,也接納著當?shù)剡B漢話也講不清楚的原住民。牛棚曾經(jīng)迎來無數(shù)的關注和贊譽,包括國外的知名媒體。而今那塊地方已經(jīng)是一幢大房子了,我沒進去過。其實,每次到獨克宗,都讓我有種不能釋懷的感覺,是因為它的一個歷史斷面是我所親歷的。 原來的牛棚酒吧旁邊就是阿納作坊,也是一個酒吧,雖然不如烏鴉和牛棚早,但也應該算獨克宗酒吧的前輩,因為從2004年4月27日開張至今,他依然保持著最初的風格,數(shù)年來阿納作坊已經(jīng)成了很多南來北往的朋友們記憶深處的一塊印跡,記錄著他們自己跟獨克宗的故事。阿納作坊的主人阿杜和艾敏已經(jīng)生了女兒梅朵,梅朵已經(jīng)四歲了。阿杜的堅持里有他的生活態(tài)度,更有經(jīng)營之道,后來他又開了客棧。 這幾年,老朋友們很多都離開了,他們的夢醒了,或者又開始了新的夢想,在別處。獨克宗的新生活每天都在繼續(xù)。但又不斷地有新人前來,后輩熬成前輩,要數(shù)昆侖客棧的李煉和妻,他們在藏鄉(xiāng)里大修江南,院子里種植花木,養(yǎng)狗養(yǎng)魚,大手筆的豪華生活,鋪展在客棧里。 獨克宗婦女手工藝品中心是組織了古城周邊的藏族婦女,在一起制作圍巾、牦牛玩偶、錢包、首飾、酒具、瑪尼石等等旅游紀念品,一邊做一邊展示銷售。還有一些地方,如阿布老屋、香谷咖啡、熱西·藏樂酒吧、康定情歌吧、香格里拉柴蟲飾品店、尼西土陶店、康帕斯西餐、巴斯卡廚房都很有情調(diào),看到喜歡的就進去坐坐,聊聊天,你會找到屬于你自己的獨克宗故事。(云南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