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丹·松贊林寺,位于香格里拉縣城北五公里處,背靠佛屏山,前臨拉姆央措湖,東接從古龍村,西連小街子村,整個建筑群坐北向南,是云南省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占地約500畝,現(xiàn)有僧侶900多名。據(jù)中甸縣志記載,解放前,最盛時僧侶曾達1300余人。1990年公布為中甸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11月16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松贊林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許多神秘的傳說。明代,松贊林寺舊址原是一座寧瑪派小寺,相傳,在清朝初年,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執(zhí)政,五世達賴喇嘛掌教時期,康藏地區(qū)災(zāi)害連年不斷,糧食七年絕收,眾生墮入苦海,俗民不守戒律,僧侶不守清規(guī),四處流落,民心惶惶。五世達賴喇嘛占卜問卦,得知只有在康藏地區(qū)建立寺廟,傳揚佛法,廣行善事,才能解除僧民的痛苦。于是決定修建“十三林大寺”。五世達賴從拉薩三大寺中選派奔羅阿旺諾杰和尕瑪曲則兩位賢者到建塘(中甸),掌教管民,興建寺廟。建寺前,五世達賴占卜選址,得到讖示:“林木深幽現(xiàn)清泉,天將金鶩嬉其間。”尋遍中甸的山水,果然在現(xiàn)松贊林寺所在之地發(fā)現(xiàn)一泓清泉,春夏不溢,秋冬不涸,四圍茂林修竹,天設(shè)佳境,并常見一對金鶩游蕩在清澈的水中,再看山勢,有萬馬歸槽之勢,前有碧海(拉姆央措湖)濛洄,銀波浩蕩,后有團山依枕,迭嶂如眠,真乃佛址圣境。于是,五世達賴喇嘛奏請清政府敕準,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破土建寺,歷時三年竣工,五世達賴賜名“噶丹·松贊林寺”,“噶丹”表示與格魯派祖師宗喀巴首建的甘丹寺傳承,“松贊林寺”意為“天界三神游憩之地” 。雍正二年(1724年),中甸縣劃歸云南行省,清朝雍正皇帝賜漢名“歸化寺”。歷史上松贊林寺曾多次擴建修繕,特別是七世達賴喇嘛掌教時期,即清朝乾隆年間,因七世達賴喇嘛與松贊林寺的“甘苦法緣”而大力扶持松贊林寺,使松贊林寺進入了極盛時期。成為滇西北乃至康藏地區(qū)最雄偉、壯觀的十三林大寺之一。 松贊林寺集藏族造型藝術(shù)之大成,建筑基本仿照布達拉宮的造型布局。扎倉、吉康兩座主寺矗立高阜中央,獨克、扎雅、東旺、龍巴、洋塘、吉底、鄉(xiāng)城和卓等八大康參以及“覺廈”、“西蘇”兩所寺管機構(gòu)的建筑群,按序排列在主寺兩旁,尤如眾星拱月,周圍按各寺所轄地區(qū),錯落有致地建有僧舍300余棟。整座寺院建筑群均為土木結(jié)構(gòu)碉樓式建筑,其中的扎倉、吉康、覺廈、西蘇和八大康參等主要建筑平面建筑呈“回”字形空間,縱橫排列柱網(wǎng),外圍一圈為二三層樓房,中部屋頂突起,空間直貫上下,形成無窗采光的建筑特色。外觀建筑格局為藏族民居風(fēng)格,自成一體,是典型的不勻稱類別。整個建筑群依佛屏山而建,并仿照西藏布達拉宮造型布局,依山傍水,自南向北,逐層升高,建筑多為碉樓式平頂房(也稱土掌房)土木結(jié)構(gòu),以白色為主調(diào)的大小建筑循山順勢,錯落重疊,密如鱗櫛。顯得巍峨壯觀,氣勢磅礴,輪廓體現(xiàn)出一種昂首向上的梯形,使整個建筑顯得穩(wěn)重勻稱且端莊凝重,更具凜然不可犯的威嚴氣派,給人以堅如磐石固若金湯之感,自然激發(fā)起虔誠拜佛者的敬畏情緒。主寺金頂法輪耀日,燦爛輝煌,底層大經(jīng)堂有方柱108棵,可容納16000多名僧侶同時跏坐念經(jīng)。正殿前座供奉有佛祖和五世達賴銅像,其后排列法佛高僧的佛體靈塔,左右兩壁為藏經(jīng)的“萬卷經(jīng)櫥”。中間有柱康8間,主要為諸神殿、護法殿、堪布室、靜室、膳室等。上層為精舍佛堂,供奉有五世達賴和七世達賴供奉的名貴佛像,貝葉經(jīng)卷、唐卡、法器以及達賴、班禪的法座,是寺內(nèi)活佛高僧誦經(jīng)議事之所,右側(cè)邊有一精致小經(jīng)堂為寺院掌教堪布的經(jīng)舍。 松贊林寺被譽為“藏族藝術(shù)博物館”,各大寺內(nèi)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技藝精湛絕倫,上千平方米藏傳佛教壁畫,色彩艷麗,畫面生動,技法高妙。寺內(nèi)文物經(jīng)典極為豐富,有建寺以來,歷代皇帝、朝廷要員的旨諭和布施的宮緞宮瓷,歷世達賴所賜各型鍍金佛像,五彩金汁唐卡,一些藏文經(jīng)典中的善本、珍本以及歷世達賴、班禪所供奉的貝葉經(jīng);特別是3尊高3丈6尺的銅佛以及一具青銅飛來寶鼎名馳遐邇。寺內(nèi)還珍藏有解放以來各級政府所贈的錦旗錦幛,十世班禪大師和一些著名藝術(shù)家的手跡。 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松贊林寺也寫下了光輝的篇章,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貢獻。1936年5月初,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guān)向應(yīng)、肖克、王震等同志的率領(lǐng)下,長征到達中甸,這時正值迪慶高原青黃不接的春夏荒季節(jié),松贊林寺慷慨開倉,支援紅軍,賣給紅軍青稞6萬多斤。在松贊林寺的帶動下,很多藏民大戶和商人紛紛把糧食、鹽巴、紅糖出售給紅軍,使紅軍的給養(yǎng)得到了極大的補充,保證了紅軍到達甘孜前翻雪山所需的糧秣。同時,寺院還派出僧侶為紅軍擔(dān)任向?qū)?,護送紅軍順利進入川康藏區(qū)。為此,賀龍等首長親往松贊林寺感謝僧眾的大力支持,并手書“興盛番族”紅錦幛相贈,松贊林寺破例為賀龍等首長表演了每年冬月“格冬”節(jié)才表演的面具舞。 1986年秋,全國人大常務(wù)委員會副委員長、十世班禪大師兩次蒞臨松贊林寺視察,視察過程中,大師詳盡宣講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誦經(jīng)祈禱,進行佛事活動,勖勉僧眾遵守憲法,愛國愛教。 歷史上,松贊林寺對藏族人民產(chǎn)生著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00多年來,藏族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開拓迪慶雪山草原這片珠寶地,使其成為富饒美麗的“香格里拉”。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松贊林寺起著重要的作用。 松贊林寺也像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一樣,在“文革”浩劫中遭到嚴重的破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又開始逐步修繕建設(shè),經(jīng)過多年努力,已基本恢復(fù)舊觀,目前正以其古老而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四方的賓客,成為迪慶特色旅游的一大品牌。(潘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