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物理天文學教授Eshel Ben Jacob所拍攝到的特別的細菌圖片。上圖:螺旋類芽孢桿菌;下圖:雙歧類芽孢桿菌的表面發(fā)生突變的部分。 微生物小試身手 目前,生物治金已成功地用于銅礦、金礦及重要元素鈾的冶煉。采用傳統(tǒng)方法冶煉,成本高、污染大、效率低。而目前我國正進入快速工業(yè)化階段,礦產(chǎn)資源儲量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產(chǎn)量,對國外礦產(chǎn)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其中銅精礦80%依賴進口。生物冶金新工藝不僅可高效利用貧礦、表外礦、尾礦,而且將大幅度減少電、煤、油等消耗和廢氣、廢水排放。就銅而言,因為顯著提高了原生硫化礦的浸出率,新工藝使可利用資源量大幅擴大,使我國銅儲量的保證年限從10年延長至50年。 但是,生物冶金法仍處于發(fā)展之中,它還必須克服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如反應速度慢,細菌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差,超出一定溫度范圍細菌難以成活,經(jīng)不起攪拌,對礦石中有毒金屬離子耐受性差等等。為此,一些科學家正在從遺傳工程方面開展工作,試圖通過基因工程得到性能優(yōu)良的菌種。 這些“吃礦石”的小小微生物擁有驚人的大能量,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生物冶金一定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光明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