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境藏金洞,藏語稱“取格扎珀”(白水洞),坐落香格里拉縣五境鄉(xiāng)金沙江岸邊,與麗江、維西、德欽三縣邊地隔江相望,距離吐蕃神川鐵橋遺址約五公里。洞口被飛流直下的瀑布覆蓋,當?shù)赜址Q“水簾洞”。 這是一個自然生成的石灰?guī)r溶洞,洞口寬似廳堂,洞內卻變化萬千。洞中套洞,潭河相連,石筍石柱嶙峋萬狀,洞壁長年風化形成的圖案古樸怪異。入洞處有一石墩,墩上有石碗,均為天成。洞頂?shù)嗡6胪?,絲絲點點,晶瑩透亮,飲之甘冽,能治病強身。石洞之深,令人咋舌,迄今無一探游者走完全程。傳說早年當?shù)赜腥朔殴啡攵矗瑤滋旌竽枪肪谷怀霈F(xiàn)在大中甸壩子里,可見溶洞的神秘莫測。 五境溶洞為何又被稱為“藏金洞”呢?顧名思義,是洞里藏有金銀財寶。多少年來,前來尋金探寶者難以數(shù)計,都沒有聽說誰發(fā)了財。由于洞里的金銀財寶無法找到,于是產(chǎn)生了許多撲朔迷離的故事。至于藏金的主人,更成為千百年來人們議論的話題。不過,沒有人懷疑與發(fā)生在一千三百多年前那場南詔吐蕃之間的“神川鐵橋戰(zhàn)役”的直接關系。 唐調露二年(公元680年),“西南諸蠻皆降吐蕃”。約在此時,吐蕃在今中甸五境至麗江塔城之間金沙江上架設鐵橋,設鐵橋十六城,并設鐵橋節(jié)度使統(tǒng)轄諸蠻夷部落。天寶年間,由于唐王朝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導致南詔脫離唐朝北臣吐蕃。此后,吐蕃王朝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銳意經(jīng)營滇西北地區(qū)。后至貞元年間,南詔與吐蕃漸生裂紋。公元794年,唐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乘機拉攏南詔,促成南詔與唐重歸于好。受唐冊封的南詔王異牟尋毀鐵橋,取鐵橋十六城,俘其五王,降其眾十余萬。異牟尋大發(fā)其財,,得“軍資甲仗無數(shù)”。然而,相傳當年吐蕃守橋軍士藏匿金銀財寶的地點是五境溶洞。鐵橋一毀,假設異牟尋曉得溶洞有寶也只能隔岸興嘆。由于吐蕃兵士無一生還,這些財寶藏于洞中何處便無人知曉。如今仍立于洞口的一塊巨石上有一組明顯紋路,據(jù)說是藏金地圖??上н@組圖案擺放千年卻無人能破譯個中玄機。 都說現(xiàn)代人鉆進錢眼里了,其實古時候愛財?shù)娜艘膊簧?。盡管斂財手段不同,都沖著金銀珠寶而來。否則,歷史上就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與藏金和尋寶有牽連的人和事。有趣的是斯人已去來者不絕,代代相傳形成一年一度的探寶盛會。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民間活動已演變?yōu)槿罕娮园l(fā)的聚會。屆時,周邊四縣各族人民紛紛趕來,或入洞觀景,或江邊對歌,聯(lián)歡數(shù)日才盡興而散。人們對藏金寶之說,似乎不再認真,正像無人再去琢磨洞口石碣的秘密一樣。 十年前,我與勒安旺堆隨一群開發(fā)旅游業(yè)的朋友進洞考察。在當?shù)剜l(xiāng)人帶領下,我們繞過深潭,趟過明河,沿懸崖往深處攀行,終因蝙蝠撲滅火把不得不半途退回,留下深深的遺憾。這些朋友后來多次進過溶洞,都無法到達終點。由此我想到從前那些進洞發(fā)財?shù)娜?,想得金寶,淡何容易?/font> 五境藏金洞,一個千年不解之跡。惟其不解,才更神奇。 (楊增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