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以自由看待發(fā)展》一書,作者是阿馬蒂亞·森。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書里面關于貧困與發(fā)展的定義角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關于貧困,阿馬蒂亞·森認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貧困指的是收入不足,但是他定義了一種包含應對饑餓、營養(yǎng)不良、可避免的疾病、過早死亡的能力,這種能力叫可行能力。與收入不足帶來的貧困相比,可行能力貧困很可能使人喪失更多。在阿馬蒂亞·森看來,可行能力貧困會帶給社會更多的不平等。對于發(fā)展,在阿馬蒂亞·森的視角下,也不再是傳統(tǒng)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國民財富不斷增加,而是人們享有真實自由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人民生活的獲得感與滿足感,同時,他也極力反對將教育、醫(yī)療保健這些方面的發(fā)展看成是只有富國富人才能負擔得起的某種“奢侈品”。 當時的我之所以被吸引,是因為阿馬蒂亞·森對貧困與發(fā)展的定義劃分切切實實地考慮了人民獲得感與幸福感這一重要因素,且對于貧困的維度并不單純局限于收入這一點,刻畫了真實的社會現(xiàn)狀。那時的我,作為在校學生,對此理解得并不深刻。2023年,我來到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拖頂鄉(xiāng)左力村,成為了一名駐村工作隊員。在工作中,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們在進行著對脫貧戶與監(jiān)測戶的可行能力提升,除了政策兜底外,我們鼓勵他們學習技能、走出大山,鼓勵適齡兒童青少年堅持學習、堅信知識改變命運。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上,大家做到了從“輸血式”到“造血式”的轉變。左力村德古龍村民小組處于二半山區(qū),依托當?shù)刭Y源稟賦,技術能手阿茸率先種植大蒜,連年喜獲豐收。他還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扶持下,帶動村民一起種植?,F(xiàn)在,該村民小組大蒜種植已初具規(guī)模,甚至輻射到了周邊其他村子,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這何嘗不是可行能力的提升帶來了生活改變呢? 隨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逐步推進,我們看到的是農民在增收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可選擇性,既可以在賴以生存的土地上不斷提升種植、養(yǎng)殖能力來獲得更多收入,又可以參加各類實用技能培訓增加一技之長。這些基于獲利能力的可行能力的提升,正讓農民不斷感受到來自鄉(xiāng)村振興的賦能,不斷邁向更美好的生活,也為我們工作的持續(xù)有效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我想這便是閱讀的意義吧。 (來源:學習強國“迪慶學習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