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陽光灑滿露臺,伴著淡淡的茶香,我倚靠在搖椅里讀書。一篇題為《年輕》的短文吸引了我。文中寫道:“年輕,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并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tài),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念,是理性思維中的創(chuàng)造潛力,是情感活動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氣,是人生春色深處的一縷東風(fēng)。歲月可以在皮膚上留下皺紋,卻無法為靈魂刻上一絲痕跡?!?讀著讀著,不自覺地,就想起高中時教我們體育的朱良農(nóng)老師,朱老師是以愛護學(xué)生出名的。他后來調(diào)到鎮(zhèn)政府工作,歷任鎮(zhèn)土管所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務(wù)。沒想到,多年以后我竟然成為他的下屬。 那時,朱老師已經(jīng)五十六七歲了,對大多數(shù)人來講已經(jīng)到了可以退休的時光了。但朱老師卻是另外一個精神面貌。記得,我們對全鎮(zhèn)的房屋挨村排查登記,補辦相關(guān)手續(xù)、補發(fā)兩證,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wù)。朱老師和我們一樣,騎著自行車,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顛簸穿行,到了村里緊忙活,中午還得返回鎮(zhèn)食堂吃飯。遇到天氣炎熱或者陰雨天,朱老師就自掏腰包請我們吃飯。 我所居住的小鎮(zhèn)地處山區(qū),地勢高低不平,因房屋采光、積水等引起的鄰里糾紛格外多。其實這屬于民事糾紛,他們可以到法院起訴打官司,但朱老師總是給人調(diào)解,勸完張家勸李家,說得口干舌燥,但看到糾紛得到緩解,他高興得像個孩子。 2001年,朱老師退休了,我和同事一下子覺得沒了主心骨,也一下子明白了朱老師嚴(yán)格要求我們的良苦用心,他對我們的苛求,是盼著我們能夠盡快撐起大梁。 去年國慶節(jié),我和同事一起去村里看望朱老師。 朱老師那時73歲,比想象中的老人年輕多了,除了頭發(fā)花白,精神與退休時沒有多大差別,依然風(fēng)趣、健談,精力充沛、蓬勃向上。 他家的四間小屋收拾得纖塵不染。在最東邊的一間屋,透過窗戶,人工湖盡收眼底,近處的梨樹、遠處的山岳,如同一幅層巒疊嶂、錯落有致的山水畫。走出小屋,干凈整潔的小院花香四溢,恬靜溫馨。 我們走到村北一個小廣場,粗壯的紅色圓木欄桿與湖水一線之隔。放眼望去,湖水平靜,偶有魚兒跳躍,在陽光下閃著銀色的鱗光。湖邊有亭臺樓閣,飛檐翹角,玲瓏別致。高聳入云的萊山倒映在明凈的水面,湖光山色相映成輝。每年四月中旬,梨花盛開,這個小村莊便掩映在白色的花海之中,宛若人間仙境,梨花節(jié)還會引來八方賓朋。 在小廣場上,我們遇到村里幾位垂釣的老人,從他們口中得知,我們腳下的這個小廣場,當(dāng)年就是一個大垃圾場,臭烘烘的,一到夏天,蒼蠅蚊子到處飛。 朱老師退休后,積極協(xié)助村“兩委”,獻計獻策,整治村容村貌,他帶頭捐資三萬多元,修村路、清垃圾,美化環(huán)境,把一個臟、亂、差的小村莊,打造成梨花觀光打卡地,其中飽含了朱老師多少心血和汗水,村里的父老鄉(xiāng)親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村里若有婆媳不和,鄰里糾紛,朱老師總是上門說和,并在自家街面墻寫上標(biāo)語:“舊街老鄰似親友,和睦相處事事宜,尊老愛幼是美德,互敬互愛代代傳”,盡量在村里營造一種和諧文明的新風(fēng)尚。 朱老師始終以年輕的姿態(tài),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做事。因工作成績顯著,曾多次被評為市先進工作者、市勞動模范。退休后,他的家庭還被煙臺市婦聯(lián)、煙臺市綜治辦評為煙臺市“平安家庭”標(biāo)兵戶,獲市“五好文明家庭”榮譽稱號。那一摞摞的榮譽證書,是朱老師辛勤付出的見證。 有人說:真心為他人好,甘愿為人民服務(wù),在服務(wù)的過程中,成全了他人,最后也成全了自己。正像短文《年輕》中寫的:在你我心靈的深處,同樣有一個無線電臺,只要它不停地從人群中,從無限的時間中接受美好、希望、歡欣、勇氣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遠年輕。這或許就是朱老師年輕的奧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