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份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和牽掛,一如那讓人唇齒留香的老酒,歲月愈久愈甘醇傾心。 從畢業(yè)工作到現(xiàn)在,始終沒有停止過奔波的腳步,直到今年春節(jié)回鄉(xiāng)過年,才在母親那依然如故的菜園里忽然找回了我記憶深處那份久違的鄉(xiāng)愁和眷念。 故鄉(xiāng)在維登,是一個氣候宜人的江邊小鎮(zhèn)。維登村子不大,百十戶人家依山而居,村下是一壩蔥郁的稻田,瀾滄江從山腳流過,默默無聲地養(yǎng)育著這片土地上勤勞而樸實的人們。 打小,家留給我最深的印象便是眾多的兄弟姊妹和母親整日忙碌的身影。那時農(nóng)村生活還只是吃飽不錯的時候,父親靠做做小裁縫和賣冰棒賺點錢貼補家用,家里兄妹5人都在讀書,改善三餐伙食全指望房前那一片蔥郁的菜地。 母親為了全家辛勤耕耘,使得一年四季總有新鮮菜肴端上桌子,我們因而也記住了媽媽的味道。春天菜花開的時候,母親會將菜尖做成酸辣爽口的茺菜下飯,待到夏秋兩季,更是有吃不完的時鮮蔬菜,什么蠶豆、黃瓜、菠菜、茄子、西紅柿,一畦畦生機昂然,像百寶盆一般,給清貧、簡陋的家?guī)砹藲g笑。就算在冬季,小菜園里依然有蒜苗和青菜,母親總能用一個雞蛋或一點點臘肉炒出蒜苗的濃香,引得在外玩耍的我們總能尋香歸來。那時候,日子雖然簡單而清苦,但兄妹5人從不爭吵,放學回家總是大的做飯、洗衣,小的挑水澆菜,周末就上山扒豬窩、拾柴火。那日子留給記憶的不是辛勞,而是親情帶來的溫馨和美好。 如今,兄妹5人都已在外成家立業(yè),回家的日子少之又少,年邁的父母已不用再為生活操勞,母親除了每天為父親做飯外,就是仍把那塊菜地拾掇得蔥郁如初,時不時的,母親還會托鄉(xiāng)人給遠在縣城或者州府的兒女寄來時鮮蔬菜。每年春節(jié),大家都會回到父母身邊過年,只是相互之間那份其樂融融的感覺越來越少,偶爾的還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爭吵幾句。三五天過完年后,我們便各奔東西,母親從不挽留,只是從菜地里摘一些青菜和蔥蒜給兒女們帶上。 也許做兒女的從不曾因為母親依然四季耕耘、不厭其煩地將街面上隨處可見的尋常菜寄給我們而感動。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忽然覺得心底那份封存了很久的鄉(xiāng)愁被觸碰了。 母親在菜地里種下的,是對我們的牽念和希冀,她總是以她的方式在提醒我們記住家的方向和親情,母親種的菜,自有一種味道是任何菜肴都無法比擬的,這種味道其實早已植根于我們的腦海,等待某個清晨或日暮喚起我們對家的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