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4·23“世界讀書日”之際 “讀書的感覺比讀書本身要大,讀書能成就心中的自我?!边@是我在一篇微文《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中看到的最觸動心靈的一句話。古往今來,閱讀改變人生的典范比比皆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日積月累中,個人的修為、品性、道德及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認識,隨著歲月的磨礪沉淀,會漸漸凸顯在你每天的言行舉止和日常生活中。 作為一名愛書者,伴隨著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號角聲,內心充滿了感喟、激動與振奮。由于迪慶過去交通信息閉塞、生產力落后、教育發(fā)展滯后、自然環(huán)境惡劣等原因,讀書看報成了一種奢望。到我輩讀師范時,學校里雖有圖書室、閱覽室,但新書匱乏、報刊雜志供給矛盾突出。特別是古典名著、近現(xiàn)代的名家讀物藏量有限。即便條件有限,我感恩于學校培植了書香四溢的園地,在那里悉心讀了四大名著、認識了托爾斯泰、莎士比亞、泰戈爾、海明威、狄更斯、巴爾扎克、雨果……還有胡適、錢鐘書、林語堂、沈石溪、魯迅、巴金、路遙、賈平凹、莫言、蘇童、阿來等德高望重、聲名遠播、建樹豐碩的大家前輩。 在當時的迪慶師范圖書館里,也就是四五十平米的一間書房和閱覽室,擠擠挨挨的書架上,卻整整齊齊陳列著各種圖書,當然,每年的新書替換不多,但足以讓我們在周末和休息之余過足書癮。況且線裝古典的書目很多,文壇泰斗巴金的《家》《春》《秋》就是在那時逐字逐句讀完的。八九十年代風靡一時的武俠、言情小說、詩歌…… 讓十七八歲的吾輩趨之若鶩,首先是一網(wǎng)打盡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等名家的武俠小說,同學之間相互傳看,敲著飯缽,捂在被窩,好似乎大家都想充當個什么“西門吹雪”“令狐沖”“韋小寶”之類的角兒,操場上、馬路邊、山林野地上, 學生們乘著看書的閑空,十有八九總要來上幾招“降龍十八掌”“一指禪”“旋風無影腿” …… 哈哈,看那架勢和勁頭,早已“走火入魔”。 在一件毛衣都要相互換穿的年代,周末無處可去的我們,山林、草地、野壩、奶子河畔等地成了第二課堂,把衣服漂洗晾曬在草地上,光膀赤腳來一場“武藝切磋”,然后咀嚼著拼伙買來的餅干,書香伴清風,別有風味。瓊瑤的《情深深雨蒙蒙》《窗外》等系列,不知捂濕了多少少女的枕頭,躁動著多少年少輕狂的情思。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夢里花落知多少》……記住了“你的世界,我曾來過;我的憂傷,你亦聆聽過……”還有經久不衰的《在那遙遠的地方》中的回首張望,夢中繾眷的《橄欖樹》 …… 席慕蓉的散文詩歌,北島的《回答》、顧城的《遠和近》《一代人》、舒婷的《致橡樹》為代表的朦朧詩,汪國真的哲思短語,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等,陪伴和影響了我們的青春歲月。 后來 , 中甸縣城區(qū)建立了圖書館,就立馬辦了借書證。每逢周末假期,在城里沒有親戚朋友的鄉(xiāng)下學生,便相互邀約著如數(shù)涌入圖書館,那里成了我們課外汲取知識營養(yǎng)的園地。四年師范畢業(yè),響應號召,我被分配到離縣城二百多公里的東旺鄉(xiāng)任教。四年時間,幸得迪慶州文聯(lián)編輯老師的支持幫助,在簡陋的山村小學,自制的簡易書架上竟然能擺上百冊的報刊雜志(舊書舊刊),在當時可稱得上是縣級鄉(xiāng)鎮(zhèn)可觀的“農家書屋”了。閑暇之余,那里成了學生和節(jié)假日里當?shù)馗刹繋熒a充知識營養(yǎng)的“快餐店”,沒有電燈電話沒有公路,燭光日夜相伴,我很惦念那些年默默撒播知識和收獲成就的艱苦時光。 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小中甸聯(lián)合完小剛設立的高年級當了一年的班主任, 期間還擔任音樂、舞蹈老師,有點“趕鴨子上架”,但卻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后因工作需要改行調到老家的鄉(xiāng)政府工作,當時的文化站里書籍陳舊,我義務當起了宣傳通訊員。每逢街天,我采寫的一篇篇鄉(xiāng)村鄰里的稿件,通過小喇叭,被傳送到千家萬戶。三年下來,村頭寨尾都曉得鄉(xiāng)里有一個“宣傳官”,當?shù)馗刹咳罕娡ㄟ^報刊雜志知道了作者,但大家更喜歡叫我的乳名,走在街上,老老少少都曉得我。 我清晰記得教書時的月工資只有160多元, 每月自己統(tǒng)籌三等分:即購書(學生筆墨紙張)、添補家用、生活費,日子往往是捉襟見肘。我所訂購的雜志刊物有《作家》《當代》《芙蓉》《作品與爭鳴》《民族文學》《散文》《讀者》《詩刊》《星星詩刊》《詩神》《綠風》《詩潮》《飛天》《詩歌報》《邊疆文學》《書法導報》《遼林青年》等,不一而足。記得九十年代初,中甸縣城里開了一家個體書屋叫《雪山書社》,當看到有一套精裝的四大名著被人預定,我竟然磨破嘴皮,百般懇求賣給我。店主最終被我的誠心感化,給預訂者寫下謙辭,我搜出身上僅有的40元錢,全價39.2元,如獲至寶趕乘合伙邀約的一輛解放牌汽車(當時叫“大篷車”)返校。后來店主與我熟了,即便身無分文,先寫欠條,發(fā)餉付款。對于一年半載收不到兩封信的雪山峽谷,紙貴如金。一張便箋、廢棄的報表、報紙空角,都是我惜墨如金寫作的“陣地”。這樣的言行影響和帶動了一批“文藝青年”,他們在各自的崗位篤行求知,默默奉獻,這是我最欣慰的事了。當時報刊雜志一本也沒能帶出來,但是,山里的求知者需要,何樂而不為! 后來調到縣城,每年訂書或在網(wǎng)絡上買書成了習慣。早晚閑暇、工作之余或節(jié)假日,讀書看報、采訪、寫稿、參加讀書公益等活動,已經成了我的習慣。二十多年來,我責無旁貸地當起了義務通訊員,林林總總寫了不同題材體裁的各類稿件文章,獲得一些獎項,書柜里也藏了社會、文學、經濟、時事政治、地方文獻、書畫文集等百余冊書籍。比之于真正的藏書者,少得可憐。雖稱不上博覽群書,但志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就算讀太多的書,都比不上最深刻的人生體悟?!币虼?,我很樂意一有時間,就與朋友和家人交流心中的感悟。 我自嘲地告訴身邊的人和朋友,我把別人打牌玩耍的時間用在了讀書、采訪、寫作中。我還開玩笑地說,自己日積月累的讀書筆記像“手風琴”。書本是固象的,而交流和實踐才是潛心者最大的收獲。我把所學付之于文字和影視,甘當老百姓的傳聲話筒,為他們排憂解難做點實事,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如今,我又走進了州圖書館,沐浴在書海之中,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館內開設有采編、流通、信息、文獻、閱覽(電子)等部室,藏書達13萬余本(冊),傳統(tǒng)和科技的融合為社會群體和廣大讀者拓展了廣闊的閱讀空間, 每天都會有熟悉和陌生的身影沉浸在書香之城,品味悠遠書香,感悟經典魅力,傳遞閱讀力量,傳承文化圣火。三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從一間書屋走進一座書城,好像一個幼兒通過歲月風雨的磨礪,慢慢長大成人,但人生這本書,的確要用一輩子的時光去閱讀。與書香為伴,那是你最愜意和幸福的事。 一個人始終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有目標和方向,更要有持之以恒、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韌性。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做,就會在一滴水中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我只是大千世界里的一粒微塵, 想以綿薄之力,俯身泥土,撿拾起散落在香格里拉民間的閃光碎片,與有志之人一道,攜手并肩,讓書香充盈迪慶高原的每一個角落,讓它發(fā)芽、開花、結果,讓人間大愛的熠熠輝光,重新煥發(fā)出昔日的魅力 ,真正實現(xiàn)書香致遠,遍地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