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偉 不知你有沒有留意過,我們民族的節(jié)日都與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廚房也是傳承民俗文化的好地方,很多習俗正是在廚房里,由父母教給兒女,代代相傳的。這樣的傳承過程中,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側(cè)重點,形成了不同的家庭風貌。所謂“家風”,其實都是在生活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的。 我印象中,父親和母親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吃苦耐勞。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總覺得沒有誰比父親和母親更吃苦耐勞了。他們的言傳身教,影響著我們姐妹。久而久之,吃苦耐勞就成了我們的家風。記憶中,每到臘八這天,我們一家人都要忙活起來。 一大早,母親就催我們起床,說是要熬臘八粥。父親在院子里忙著收拾柴火,本來家里冬天里煤火,根本不用燒柴火熬臘八粥,但我家每年的臘八粥是一定要燒柴火熬出來,而且全家人都要參與進來,熱熱鬧鬧的,類似今天所說的“儀式感”。父母都很重視節(jié)日,我的記憶里,那么多的節(jié)日裝點了貧瘠的生活,讓日子活色生香。 母親早就給我們講過臘八粥的傳說:說是有一家人,夫妻倆吃苦耐勞,非常勤儉,好不容易攢了一份家業(yè),還經(jīng)常周濟村民??蛇@家的兒子是個敗家子,而且娶了個懶媳婦。夫妻倆去世后,小兩口過日子,很快就敗光了家業(yè)。到了臘八這天,小兩口連吃的都沒了,又冷又餓。村里人念及他們父母的好,于是都來接濟他們,這家給點小米,那家給點豆子,湊成了臘八粥。村里人用這種方式教育小兩口:吃了臘八粥,教訓記心頭。從那以后,小兩口改邪歸正,開始像他們的父母一樣吃苦耐勞,日子越過越好了。 這個故事,母親每年都要講,而且常講常新。母親用這個故事給我們上了“思想教育課”,父親則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表示領會了故事的意義。母親早已把做臘八粥的材料一樣樣備好,父親讓三妹抱柴,讓二妹淘米,我負責燒火?,F(xiàn)在想來,母親和父親并非刻意對我們進行什么教育,只是覺得臘八節(jié)應該過得鄭重些,過得有趣味些。而他們希望我們成為吃苦耐勞的人,所以想辦法讓我們懂得,人要勤儉才能有好日子過。 開始熬臘八粥了,我把火燒得旺旺的。父親和母親坐在桌前聊天,一邊聊天,他們手里還忙著剝蒜,準備腌臘八蒜。父親說:“咱再好好干幾年,就把家里的房子翻蓋一下,到時候就能住新房了?!蹦赣H微笑著,臉上是神往的表情:“分了地,只要肯干,日子肯定能好起來!” 開鍋了,我開始燒小火,慢慢熬臘八粥。兩個妹妹坐在我的旁邊,不時幫我遞柴火。她們吸吸鼻子說:“臘八粥的香味出來了!真香!”母親笑瞇瞇地說:“這臘八粥里,都有你們的功勞。你干了活,吃起飯來才香呢!”父親點點頭說:“就是,不干活的懶漢吃什么都不香?!倍谜f:“爸媽說的對,老師說了,勞動最光榮!”我們一家人哈哈大笑。 小屋里,歡聲笑語,溫馨彌漫。要開飯了,我和妹妹搶著干活,我們給父母搬凳子、盛粥,他們開心極了。濃濃的臘八粥,香得沒法形容,就著母親拌好的小菜,一家人都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如今想來,每年的臘八節(jié),父親和母親不僅把節(jié)日過得有聲有色,更重要的是傳承了吃苦耐勞的家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