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香格里拉市城鄉(xiāng)少年兒童的文化娛樂中,出現了許多富有時代特色的新謎語。其中有一謎語的謎面是:“方方正正一窗戶,里里外外都是人,里面的人就在我眼前,外面的人他們聽不見?!边@個謎語的謎底就是電視機。隨著電視在城鄉(xiāng)的廣泛應用和普及,別說是上學讀書的孩子,就連幼兒園小朋友都能回答這個謎底。然而這要是在30年前,這個謎語恐怕成年人也一時答不上來。 我第一次見到過電視正是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的1979春天,那年我結束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生活,在中甸縣(香格里拉市的前身)農機管理局的推薦下,派往云南農業(yè)大學學習拖拉機構造。這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大好春天,也是我第一次走出雪山草原,踏進大學校門的春季學期。給我的印象是到處是燦爛的陽光,隨處都是勤勞奮進的人。 那時云南農業(yè)大學坐落在尋甸縣,學校雖然遠離省城,但卻是一所現代建筑的開放型校園,校園中充滿著濃烈的學習氣氛。隨著開學典禮的舉行,我第一次步入到寬敞明亮的階梯教室,第一次感受到現代科技的投影和錄音教學。更讓我開闊眼界的是,我第一次看到了電視。記得開學不久,系里通知我們去觀看美國工廠化農業(yè)的紀錄片。透過小小的電視熒屏,我們對美國先進發(fā)達的農業(yè)機械化生產場景驚嘆不已,也為我國落后的生產力而感嘆息。于是,班主任換了一盤錄像帶,介紹我國農機發(fā)展的現狀和前景,才讓我們充滿了學習的信心。接下來的“校園節(jié)目”, 出現了我們農機培訓班學習的映像,這讓我們一陣驚奇。更讓我是激動的是,錄像里竟有老師和我交談的畫面。那一刻我對實現四個現代化充滿著的憧憬,心想如果有一天我們迪慶能看上電視那該多好! 從那天以后,學校把兩臺電視機留在了我們的教室。從此以后,每天晚上看電視成了我的校園生活。一部美國科幻連續(xù)劇《從大西洋底來的人》在中央電視臺播出,這部片子故事神秘離奇、情節(jié)扣人心弦,吸引了學校里的所有師生。記得那時《春城晚報》每天都在連載該片的故事梗概。只可惜這部連續(xù)劇尚未播完,已進入1980年的新春佳節(jié),那時農村改革的春風悄然襲來,應大多數學員的要求,學校批準我們培訓班學員提前通過考試,催我們盡早返回各自的工作崗位。 在返回昆明的列車上,同行的一位部隊首長津津有味地與我說起電視劇《從大西洋底來的人》話題。也就在與他交談中,我才知道電視機有彩色和黑白兩種類別,而此前我所看的是黑白電視。至此我有些遺憾,更有了好奇,便問那首長:“彩色電視機那該多少錢一臺?”他告訴我:“國產14英寸的彩電要1200元左右,進口的要2000元以上?!?那時這一數字還真嚇了我一跳。心想以我每月不到40元的工資,若要買一臺彩色電視機,那該要積攢多少年的錢才能買得上。這時不免有些失望,但盡管如此,我還是忍不住想看看彩色電視機的樣子。 返回到昆明的當天,我便去了百貨大樓,那天電視機專柜的幾臺電視機都在播放我國早期電視劇《藏金記》,這是一部充滿喜劇色彩的片子,電視里五光十色畫面讓我悅目賞心。我饒有興致地駐足看完后片子才離去,算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看彩色電視的滋味。 帶著學習的收獲,帶著心中的向往,我回到了中甸。之后我便向朋友炫耀起自己看電視經歷。很快到了1983年,迪慶建起第一座電視差轉臺,在迪慶高原上看電視的愿望得以現實。也在那時,我才知道沒有電視轉播臺,即使有電視機也收看不到電視節(jié)目。而所謂差轉臺是由專人在昆明把當天所播的中央電視臺一套和云南電視臺節(jié)目錄制下來,通過客運班車把錄像帶寄回到中甸,再由電視差轉臺播放出去。所以當時中甸縣城周邊地區(qū)所收看到的,其實是云南電視臺三天前播出的內容。而若遇到交通不暢客運班車晚點,電視臺只好再重復播放頭天的播出的節(jié)目內容。但即使如此,群眾對電視臺不僅沒有任何怨言,而且是對播放的電視節(jié)目傾注著一腔情懷。那時所有機關單位的電視機都在“滿負荷”工作,看電視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座無虛席,所有的人都成了電視評論的“學者”,更乃于忠實的觀眾不到電視里說“晚安”和“再見”時才肯離去。 那個年月,看電視似乎成了縣城里人們的追求和時尚,年輕人更向往著到有電視機的單位去工作,即便這樣,縣城里有電視機的單位還是屈指可數。當時我家住在縣政府招待所職工宿舍,一天招待所所長找上了我,請我?guī)退麄兤鸩菀粋€報告,內容是招待所想購置一臺電視機。我用了很多溢美之詞寫完了這份報告,隨后經過了縣長的特批,招待所派專人到昆明購買,最后這臺18英寸的松下牌彩電便安放在單位會議室里。大伙兒對此奔走相告,個個笑逐顏開。之后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喜悅,更讓那些駐留在招待所開會的鄉(xiāng)村干部有了新的企盼,盼望著鄉(xiāng)村里能早一天也看上電視。 1984年4月,隨著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訊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1986年3月迪慶電視臺經過升級改造,可以接受和轉播中央電視臺傳來的信息,縣城及周邊地區(qū)能接收到中央電視臺第一、第二兩套節(jié)目的實況。那時我有幸到了昆明學習,期間和學員們到了省廣播電視大樓參觀,我問云南電視臺的技術人員:“我們迪慶現在能收看到中央電視臺當天播放的節(jié)目了,可為什么收看不到云南電視臺的節(jié)目呢?”他們回答我:“現在云南電視節(jié)目還不能上星,要等我國新的通訊衛(wèi)星發(fā)射定位后,才能實現云南電視節(jié)目的實況轉播?!币簿蛷哪菚r開始,在城鄉(xiāng)居民的收入提高的同時,黑白電視機陸續(xù)走進中甸的許多城鎮(zhèn)家庭和周邊農戶。那年我花了1500元錢購買到一臺18英寸的國產彩電,算是成了“暴發(fā)戶”,也圓了我多年擁有家庭電視機的夢想。 時光如梭,到了1991年后,市場上彩色電視機供應緊張狀況已經改善,隨著廣大群眾收入持續(xù)穩(wěn)步的增長,彩色電視機不僅走進了城鎮(zhèn)家庭,還步入到了鄉(xiāng)村各地。同時隨著有線電視節(jié)目的開通,多頻道可選的電視節(jié)目、多品味的風格的電視欄目,無論從清晰畫質的畫面,還是從逼真音響的效果等方面,不僅令人耳目一新,都吸引住了所有的觀眾。正是隨著數字電視源源不斷地走進家家戶戶,真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家萬戶電視新”,原先城鎮(zhèn)家庭和周邊農村的所有黑白電視機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大屏幕液晶電視機便又開始走紅在城鄉(xiāng)各地。電視機成了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家用電器,精彩電視陪伴著新的生活,一戶人家中有多臺電視機也不再是什么新鮮和稀奇之事。 而就在城鎮(zhèn)居民熱衷于“家庭影院”的同時,我州各地農村中卻掀起了安裝電視接收器的熱潮。從1998年起,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廣播電視“村村通”的指示精神,我州廣電部門和各基層積極落實各項惠民政策,使我州各地農村家家戶戶安裝調試數字電視接收設備工程順利完成,已經實現了中央和地方廣播電視節(jié)目數字信號的全覆蓋。如今,不論是家居雪山峽谷,還是身在高山牧場;無論是邊遠山區(qū),還是江河之畔,只要有電的地方都可以收看到從中央到各地方的多臺、多套的美麗風景,可以聆聽到從北京、省城、州府傳來的幸福佳音。 2012年我在香格里拉縣三壩鄉(xiāng)哈巴村擔任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當時接縣委宣傳部通知,有組織將贈送給哈巴村30臺電視機,并要求直接送達農戶家庭。可從收集回來的報表看,全村960戶人家都有了電視機。這讓我喜悅,又讓我犯愁。喜的是全村早已實現了“村村通”,而愁的是這電視機不知怎么發(fā)放才好。村委會反復推敲后,最終公示30臺電視機全部送給居住偏僻的迪古支村民小組,那里的30戶人家每戶一臺。分配方案得到了群眾的擁護。領取電視機當天,有村民帶來了繩索和背簍,準備把電視機背回家。殊不知他們所得的是輕薄便攜的液晶電視機,于是讓這個古老的村落又多了一個新鮮的故事。 如今州縣(市)電視臺在轉播中央和各地方的電視節(jié)目的同時,還制作和翻譯民族語言電視節(jié)目,使得廣大群眾對電視節(jié)目更加喜聞樂見,對電視機更加情有獨鐘,這一現代化的電器也被廣大群眾廣泛應用,使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精彩。 正是由于電視在迪慶的普及,各民族群眾通過電視看到了外面異彩紛呈的世界,有的年輕人循著電視的引導走向省城、京城,甚至國外,更多的群眾通過電視豐富了的文化娛樂活動,還有人通過電視提高了科學知識水平,掌握到現代科學技術和新的經濟發(fā)展動向,為推動我州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發(fā)揮了作用。更可喜的是,時常有電視節(jié)目制作者光顧迪慶,我州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成為了國內多家電視臺播出的鏡頭畫面。在迪慶,普通百姓上電視成了尋常的事,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就是電視節(jié)目中的人物。電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今天的迪慶成了世人向往的、富有靈氣的香格里拉,這一跨越式的發(fā)展,是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實施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堅信在黨的領導下,在實現“中國夢”的美好時光中,精彩的歲月將伴隨我州各族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至此,我也要作出一道打電視機的謎語,并以其句作為本文的結束語。謎面就是:“聽風何須出家門,觀舞就在堂屋中,春花秋月眼前過,精彩時光現長虹。”?( 殷著虹 / 文 / 郎批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