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重要節(jié)日,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jié)日,天南海北的中國人,選擇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歡度春節(jié)。在著名作家的筆下,也有不少關(guān)于春節(jié)的描寫,有記錄傳統(tǒng)習俗的,有抒發(fā)個人情懷的,有描寫喜慶氣象的,可謂精彩紛呈。 沈從文在《湘西過年》一文中深情地回憶了小時候過年的快樂場景:“家鄉(xiāng)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口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逢年過節(jié),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燈’,只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白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zhuǎn)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眾超群。我憑頑童資格,和百十個大小頑童,追隨隊伍各處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燈的不僅要憑氣力,還得要勇敢。為表示英雄無畏,每當場坪中焰火上升時,白光直瀉數(shù)丈,有的還大吼如雷,這些人卻不管是‘震天雷’還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陣,迎面奮勇而前。我們年紀小,還無資格參與這種劇烈活動,只能趁熱鬧在旁吶喊助威。因為始終能跟隨隊伍走,馬不離群,直到天快發(fā)白,大家都燒得個焦頭爛額,精疲力盡。隊伍中附隨著老漁翁和蚌殼精的,蚌殼精照例多選十二三歲面目俊秀姣好男孩子充當,老漁翁白須白發(fā)也做得儼然,這時節(jié)都現(xiàn)了原形,狼狽可笑?!边^年的熱鬧情景躍然紙上,真是其樂融融。 “臘月初八吃臘八蒜、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爺、年三十吃團圓飯、大年初一逛廟會、正月十五鬧元宵……大人們的忙碌,孩子們的熱鬧,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人們的臉上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團圓氣氛?!崩仙峁P下的春節(jié)是一幅活脫脫的老北京民俗風情畫卷,給人一種振奮、喜慶、愉快、開朗的感覺,他在《北京的春節(jié)》一文中寫道:“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讀來讓人流連忘返。 冰心在《漫談過年》一文中以細膩的筆觸,敘述了人們忙年的習俗:“過年的前幾天,最忙的是母親了。她忙著打點我們過年穿的新衣鞋帽,還有一家大小半個月吃的肉,因為那里的習慣,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豬賣肉的。我看見母親系起圍裙、挽上袖子,往大壇子里裝上大塊大塊的噴香的裹滿‘紅糟’的糟肉,還有用醬油、白糖和各種香料煮的鹵肉,還蒸上好幾籠屜的紅糖年糕……父親呢,就為放學的孩子們準備新年的娛樂。他買回一套吹打樂器,鑼、鼓、簫、笛、二胡、月琴,彈奏起來,真是熱鬧得很。只是我擠不進他們的樂隊里去,只能白天放些父親給我們買回來的鞭炮,晚上放些煙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樹銀花、璀璨的很!我最喜歡的還是一種最小、最簡單的‘滴滴金’。那是一條小紙捻,卷著一點火藥,可以拿在手里點起來嗤嗤地響,爆出點點火星。”品讀此文,字里行間,年味是那樣的芳香而甜美,濃郁而綿長,充滿了向往,也充滿了期待。 品讀作家們筆下對過年景象的描寫,也是一場心靈的盛宴,讓人回味無窮。(鐘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