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同時代人回憶陀思妥耶夫斯基》 1881年1月28日,飽受苦難折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到了生命的終點,19世紀輝煌燦爛的俄羅斯文學天幕上最明亮的星辰隕落了。但在他的同時代人中,他一直與鮮活的記憶同在!2014年3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同時代人回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書,是同時代人回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憶錄合集,呈現(xiàn)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于我們理解其人其作頗有助益。 在同時代的作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經歷的苦難是極為罕見的,那是一條用荊棘鋪就的坎坷曲折的人生之路,充滿著死亡氣息和墳場的意象,即使想象一番,也令人不寒而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是從死刑場上撿回來的,因為參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組的革命活動,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49年4月23日被捕。1849年12月22日,他被一隊行刑的士兵帶到彼得堡謝苗諾夫斯基廣場上執(zhí)行槍決,眼睛被蒙上了黑布,士兵的子彈已經上膛,槍口已經對準了他的頭部。他在黑暗中等待著死神的降臨,就在行刑的士兵即將扣動扳機的一剎那,一個軍官騎著快馬疾馳而來,宣讀了沙皇的免死令。而此時,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經跌倒在地,面部抽搐、口吐白沫。1850年1月,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押送到鄂木斯科監(jiān)獄,成為一名苦役犯,他戴著沉重的腳鐐在那里度過了4年漫長的歲月。十年的流放生活結束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獲得了自由。但此后,他又被疾病和貧窮所累,長期苦難的生活,摧殘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健康,使他處于癲癇、肺氣腫和結核病的折磨之中。特別是癲癇,每當發(fā)作時,他就會突然倒地、口吐白沫、抽搐不止;1864年4月,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三個月之后,他的哥哥又病故,留下了一些債務和多口之家。他不得不拼命寫作,用來還債和養(yǎng)家糊口。但即使是這樣,他還是無法擺脫生活的貧困和艱難,有時不得不四處躲債。1881年1月28日,這個苦命作家終于被苦難帶走了。他的墓碑碑頂是一個象征著苦難的十字架和一束荊棘花環(huán),墓碑的底座上刻著這樣一句話:“一粒麥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會結出許多籽粒來?!?/p> “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魯迅先生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難深有感慨,稱他是“人類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到后來,他竟作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時也是殘酷的拷問官而出現(xiàn)了。他把小說中的男男女女,放在萬難忍受的境遇里,來試煉它們,不但剝去了表面的潔白,拷問出藏在底下的罪惡,而且還要拷問出藏在那罪惡之下的真正的潔白來”;“壁上還有一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畫像。對于這先生,我是尊敬的、佩服的,但我又恨他殘酷到了冷靜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個個拉了不幸的人來,拷問給我們看。”在諸多同時代人的回憶中,這種苦難意象依然籠罩在他的生命中,久久不肯散去。即使是在貧病交加的悲慘境遇中,他也沒有放棄對靈魂的拷問,他在逆境中奮力突圍,用苦難書寫出了生命的輝煌,為世界文學留下了《窮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罪與罰》等皇皇巨著。這本書還為我們帶來了一些此前未經披露過的史料,比如,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亡原因,此前一直流行的說法是“在搬柜子過程中用力過大,結果導致血管破裂,當天去世”,但在本書中,他的后人回憶說,陀氏是被打死的:“農民在搞一件什么事情沒搞好,也可能僅僅是父親覺得搞糟了,他冒火了,開始大聲呵斥他們。其中一個農民,比較粗魯,拿臟話破口大罵,回擊父親的吼叫。接著,他罵了臟話又害怕后果嚴重,便吆喝道:‘伙計們,揍死他!’這一聲吆喝,為數達十五人的農民,一擁而上,自然頃刻之間就把他打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后,人們把回憶陀思妥耶夫斯基當作自己的義務和榮耀,寫下了許多回憶性的文章,為我們留住了這個偉大作家苦難而壯麗的一生。本書的出版,對于我們進一步了解這位作家偉大的人生,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資料。(唐寶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