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雙休日,我都會擠出一天時間去陪伴父母,一起吃飯、聊天、看電視,做些瑣碎的家務(wù)。日暮時分,又扯著他們不舍的目光回去。站在路邊等車的空隙,我常常不敢看馬路對面那扇窗,怕偶然地對視濡濕了雙眼。偶爾,母親還會拉開窗紗,招手喚我,多是我忘記了帶母親做好的飯菜。就算成人,母親總是惦記我的冷暖渴飽。 記不得從哪天起,父親為我開門的剎那,我看到了父親的臉龐不再飽滿,皮膚松弛,有了或大或小的老年斑。母親彎腰洗菜時,腦后是大片的白發(fā)。我訝然了,父母什么時候變得這么蒼老?其實我早應(yīng)該察覺,父親的耳朵有些背了,有些話需要大聲說給他聽或多說兩遍,他才會會心一笑,轉(zhuǎn)而又黯然,他一定是為自己的衰老而憂傷。母親的胃口也不如從前了,做飯是她的樂趣,吃飯是我和兒子的任務(wù)。我們風卷殘云般掃蕩著餐桌上的美味,母親不時為我們夾菜,自己則只象征性地吃幾口。 年歲漸長,他們的身體對氣候也愈發(fā)敏感。氣溫的驟升驟降免不了讓他們感冒或咳嗽。他們早備好了各類常用藥,或者自己去了醫(yī)院輸液。等我知道了,他們基本已痊愈。他們嘴里說著是小病,眼神分外落寞。他們心里希望得到我細心的照料、呵護,卻又怕給我增添負擔,寧肯自己強撐著。 他們的脾性有時也像小孩,老來如頑童。為了遙控器的歸屬,父親和兒子互不相讓。我不得不做仲裁,哄著兒子把遙控器交給父親。打牌也要設(shè)法輸給他們,他們贏牌開心的樣子,錙銖必較,像孩子般得意。我若是偶有小過,他們嘴里“惡狠狠”地訓著下周不許來了,可是還沒到周末,他們的電話又打來了,“記得明天帶小凡早點來啊?!?/p> 父親節(jié)或母親節(jié)時,送他們一件衣衫或一罐奶粉,他們撫摩著衣衫,卻不舍得穿上。歡喜又感動。過后,他們定要多為我做些事,似乎才心安。其實我是穿著父母做的衣衫長大的,而年老的父母又能穿我?guī)准律滥兀?/p> 周末,陪父母散步,遇到兩位老師,其中一位,他的女兒移居美國,已五年沒回來了。說起女兒,他眉宇間有驕傲,更多的是落寞。“遠在天邊的親情形同虛設(shè),我有時真的寧愿女兒不搞那些科研,有個平常的工作,那樣我們會幸福得多。”另一位老師則感慨他的兒子雖和他同城,但很少回來,只是在節(jié)日象征性地帶些禮品來看看。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鼻昵暗目鬃蛹葟娬{(diào)子女應(yīng)奉養(yǎng)并孝順父母,遠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斗。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今人應(yīng)該如何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美德呢?倘若有方而遠游,我們最好帶上父母,或者?;丶铱纯矗惶热粑覀兊墓ぷ骺梢栽陔x父母很近的地方,那就不妨再近些;倘若我們的住處離父母很近了,我們的心靈還要離父母近一些,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伴父母,讓年邁的雙親在晚年含飴弄孫,其樂融融。(作者:朱秀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