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七夕,腦海中就會想起古代的悲情故事,什么牛郎織女、七仙女與董永、梁山泊與祝英臺,甚至是孔雀東南飛長詩,這些幾代人津津樂道的民間傳說,更多地是講述了愛情中的幾多生離死別,仿佛只要是忠貞的感情,就得經(jīng)歷磨難,好象只有念去去千里煙波,執(zhí)手相看淚眼,才是轟轟烈烈的愛情。 各個民族都有自己對愛情的理解。白族過火把節(jié),女孩子會用鳳仙花涂指甲,有一個民間故事講到由來:南詔王皮羅閣為統(tǒng)一洱海地區(qū),在松明樓設下鴻門宴,請其余五詔赴宴。施浪詔國王波羅設不聽夫人柏潔的勸告,前去參加。結果火燒松明樓身亡。柏潔夫人去找波羅設遺骸,雙手挖出了血。后來,就有了過火把節(jié)女孩要抹紅指甲,以紀念柏潔夫人血淚收夫骸的貞烈?;鸢压?jié)也有了七夕節(jié)期盼愛情忠貞的味道。 如果說八零后的愛情是友情,那么七零后的愛情是親情,六零后的愛情是責任。我認識的一對教師夫婦是六零后,他們退休了,從來不補課的男方在家里辦起了培訓班,不在社會上打招生廣告,也不高價收費,學生們卻慕名前來學習。男教師心里有一個愿望,辦培訓班是為了讓得重病的妻子有所寄托,身體盡快恢復起來。妻子治療疾病需要很多錢,男方也想找點治療費。不上課時,他們會一起步行散步,邊走邊聊,走到很遠的地方,又慢慢回來。有時,也會去爬一下舞鳳山,看看山下龍?zhí)逗拥木徘藦潯?/p> 一位七零后說起父輩的愛情,眼里總是充滿了淚水。他的父親以前是縣里教育系統(tǒng)的領導,而母親是個沒有讀過書的農村婦女,當時,所有的親戚朋友都不看好他們,認為根本不相配,他小時候也對母親不尊重。后來,文化革命的經(jīng)歷讓他徹底對母親的看法有了轉變,那時,他父親時常被批斗,打得全身是傷。有一次,父親被批斗后奄奄一息,扔在街上,沒有人敢出手相救,是他母親借來一輛手推車,把自己老公吃力地拉回家里。之后,到處借錢為父親治病,把父親從鬼門關拉回來。為此,他們的感情一直很好,就象親兄妹一樣。 “我們八零后,就喜歡好友般的愛情,婚姻生活最好有自我的空間。”八零后堂妹這樣自嘲,可我不得不佩服她的愛情追求。她剛認識老公時,男方?jīng)]有正式職業(yè),到處打工,而她在一個行政單位上班,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讓親朋大跌眼鏡的是,她義無返顧地嫁給了他。于是,她眾叛親離,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老公結婚后,變成另一個人,從小工做起,掌握了修理技術,現(xiàn)在經(jīng)營起一家汽車修理廠,全家進入了小康生活水平。她在工作之余,做起了服裝生意,“自己的生活要靠雙手打拼,自己擁有才是真正的擁有。”她經(jīng)常把這話掛在嘴邊。 七夕節(jié)怎么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讓生活中的風雨挫敗對愛情的堅守,在人為的銀河邊束手無策。就算沒有喜鵲搭橋助相會,我們也要相濡為沫,拆除心靈的蕃籬,長相廝守,與子偕老。(阿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