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桃園南路西里街,一面刻有近百首唐詩宋詞的文化墻引起了當地市民的駐足欣賞。太原市民關注的不僅限于刻在墻上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擴大到了表現詩詞的繁體字上。據市民統(tǒng)計,這面“文化墻”上共計出現了33處錯別字。(12月9日澎湃新聞網) 山西是文化大省,太原更是“九朝古都”,素有“龍城”之稱,傳統(tǒng)文化積淀深厚。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太原當地有關部門挖掘打造傳統(tǒng)經典,使“古色古香”的唐詩宋詞在車水馬龍的都市氣息里“飛入尋常百姓家”,綻放傳統(tǒng)元素,讓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品味經典底蘊,把玩古人意境,這既傳承了經典,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彰顯了太原的文化底蘊。對此,我們?yōu)橛嘘P部門的立意和創(chuàng)新點個贊! 但畫虎不成反類犬,當“文化墻”上出現了33個別字時,光彩熠熠的百首唐詩宋詞立馬有了被“戲謔”的味道,歷史的厚重感和嚴肅性轟然崩塌,大眾的審美情趣蕩然無存,唐詩宋詞唯有尬尷地承受“沒文化”的奚落。 尬尷的“文化墻”引起輿論的關注,被批為“沒文化”,一方面說明有關部門對傳承經典不認真負責、粗制濫造,好心辦壞事,在大庭廣眾之下犯讓人啼笑皆非的低級錯誤。另一方面反映當地市民對傳承經典的渴求召喚,在其純凈的精神回歸之路上,“經典”不容有半點瑕疵”。 不可否認,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高雅的文藝存在,鑒賞唐詩宋詞更是市民觸摸歷史脈搏、尋求精神家園的途徑。在現代世俗氣息里,傳統(tǒng)文化一向是“高、大、上”的精神“高地”,獨領風騷的唐詩宋詞更是被寄于太多文化“圣衣”。在當地市民心中,“文化墻”上的點點瑕疵無異于他們回歸經典文化精神之路上的“瑕疵”,33個錯誤字勢必會激起大眾感官的陣陣漣漪。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傳承經典文化,更需要把人民性放在首位。當地有關部門對傳承經典的思路太過于偏執(zhí),只注重為唐詩宋詞打造“雍容華貴”的外套,而忽略群眾想看“廬山真面目”的文化需要。要方便群眾看清“真面目”,通篇使用簡體字肯定要比使用繁體字的效果好。 傳統(tǒng)文化是精神歸真的領地,是人民大眾求得心靈寧靜安詳的港灣。在彰顯傳統(tǒng)經典的征程中,只有尊重經典,嚴肅創(chuàng)作態(tài)度,立足人民群眾情感和精神需求,才能使傳統(tǒng)文化真正融入現代氣息里,也才有可能避免人為的失誤給文化帶來的“硬傷”。(維西縣住建局 沈瑋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