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在线免费视频|久久久久成人国产免费|亚洲成a人片4444|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XX|久久综合婷婷噜噜综合网站|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抗戰(zhàn)期間僑胞踴躍捐款 總額占當時中國軍費1/3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5-07-14 09:05:17

抗戰(zhàn)期間僑胞踴躍捐款總額占當時中國軍費1/3

秘魯中山隆鎮(zhèn)隆善社是有著107年歷史的僑團,因在抗戰(zhàn)期間為中國捐款得到周恩來、馮玉祥等人的題字。圖為僑領向南方日報記者介紹這段光榮歷史。南方日報記者 林亞茗 攝

從巨商富人的巨額捐資到小販雜役的傾力捐助,再到學生孩童的幾角小鈔

抗戰(zhàn)期間僑胞捐款占當時軍費1/3

“九一八,老百姓遭了殃……”“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爭取中華民族的曙光?!?月6日,在緬甸仰光的兩位八旬老人趙振恒、馬振宏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穿過唐人街來到緬甸廣東工商總會。已經(jīng)在該國多年的他們,用流利的粵語講起抗戰(zhàn)時期的親身經(jīng)歷,唱起了逃難和募捐時唱過的“流亡三部曲”。正是如此深刻的家仇國恨,令當年只是年幼學生的他們,便開始了為中國抗戰(zhàn)捐款捐物。

這是千萬海外華人華僑支援中國抗戰(zhàn)的一個縮影。

據(jù)當時的國民政府統(tǒng)計,抗戰(zhàn)期間的華僑義捐和僑匯達當時的國幣13億元,占中國軍費的1/3。另外,加上其他途徑的捐款捐物,華僑貢獻共約國幣50億元。這不僅僅是錢是物,更是灼熱的赤子心、赤子情。周恩來就曾為秘魯華僑的捐款事跡題詞:“萬里外六千僑胞統(tǒng)籌債捐達二百萬秘幣,是僑胞之模范,是抗戰(zhàn)之光榮?!?/p>

多個僑團變賣會館捐款

在上世紀上半葉,華僑們在異邦為生活而打拼時,感情仍牢牢地扎根在故鄉(xiāng)大地。在祖國有危難的時候,他們的千絲情便化為了萬鈞雷。從1931年起,抗日救亡運動席卷了海外華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如馬來西亞“馬華巡回劇團”深入城鄉(xiāng)演出勸捐,他們高唱:“你一角,我一角,涓涓滴滴積成江河變成怒濤……買子彈,買槍炮,趕走強盜,誓把中國?!?/p>

據(jù)美國舊金山廣東銀行經(jīng)理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自1932年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后,僅20多天的時間,當?shù)厝A僑已電匯100萬美元給十九路軍。

而在全球,有多個僑團會館變賣了會館房屋,用于捐款或購買抗戰(zhàn)公債。華僑人數(shù)較少的新西蘭籌款32萬英鎊,屬華僑當中人均最高的地區(qū)。僑胞人數(shù)分別僅為35人和40人的玻利維亞和海地,也分別捐款3560美元和3840美元。

僑領和華人企業(yè)家是各僑團華社的中堅骨干,在捐獻和認購愛國公債方面是義不容辭的帶頭人。東南亞華僑商人胡文虎在1941年前就已捐500萬元國幣以上,是僑領中個人捐款數(shù)額最大的。另外,泰國陳守明,新加坡陳六使和陳文確兄弟,馬來西亞陳棉生、陳永,印尼僑領丘元榮等捐款數(shù)額也很大。

菲律賓的著名僑領李清泉,抱病領導華僑國難后援會,為十九路軍匯來巨款慰問,還捐購15架飛機。后來,他因勞累過度而去世,臨終遺囑再捐出10萬美元。他的好友及僑團聞訊后,為繼承他的遺志又籌資40萬美元。

抗戰(zhàn)不停止月捐就不斷

華僑們認識到,抗日戰(zhàn)爭必然是十分艱苦的持久戰(zhàn),只有長期的、持續(xù)不斷的捐款,才能達到打敗侵略者、光復國土的目的。于是,各地僑團不約而同地開展月捐活動,馬來西亞檳榔嶼華僑籌賑會發(fā)表的《勸募長期月捐宣言》當中說:“抗戰(zhàn)一日不停,我們的月捐就不斷繳下去,直到民族得解放為止。”

月捐是由大家按自己能力認捐,逐月交納,一般來說是按月薪10%的額度,基本是“個個要捐”。古巴、巴拿馬的僑團都規(guī)定18歲以上華人就要加入月捐,而企業(yè)主、商販可以貨代幣。

南僑總會統(tǒng)計,華僑抗日捐款80%以上來自于月捐。正如《華僑先鋒》雜志中所說:“是由那些日夜在油煙蒸沸的餐館廚房、泳衣館、農場和各個工廠、商店里的僑胞,捐集而來?!?/p>

1938年9月,新加坡8000名人力車夫通過決議:每日每車捐資,每月每人再捐。當時的《星島日報》(香港)報道稱:“人力車夫是華僑社會的無產者,所得尚不足贍養(yǎng)家室。然而從祖國神圣抗戰(zhàn)以來,愛國之殷,絕不后人,捐款購債,頗為努力?!?/p>

除了月捐,華僑們還有其他各種募捐方式。新加坡僑校學生聯(lián)合會為籌款制定“節(jié)約信條”,包括節(jié)約日常牛奶、餅干和飯菜費用,連襪子也要省去。還有“南僑總會”發(fā)起賣花捐,那時大街小巷都響起賣花聲:“買了花,救國家!”僑胞們都以襟上插花為榮。

不顧個人溫飽為國捐錢

華人華僑固然有巨商富人,但絕大多數(shù)還是掙扎在低層的勞苦階層。在東南亞,他們多是小販雜役;在歐美,他們多是廚師、洗衣工;在南美,他們多是農場苦力。這些華僑們在自己溫飽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卻為中國和民族的安危,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獻。

澳大利亞一位古稀老華僑,將準備養(yǎng)老的積蓄全部捐出。他說:“貢獻祖國,無上光榮,死可瞑目矣?!本挼檠龉獾呐畠S胞葉秋蓮,將其所有首飾及兩處家產的拍賣所得全部捐出,自己則入寺為尼。她說:“只要祖國戰(zhàn)勝,我自己餓死是不妨的。”

印尼華僑馬細旦是傷殘人士,只能以手代步,艱難度日。當他知悉國內同胞慘遭日軍蹂躪的消息時,熱血涌上心頭,每日爬至市區(qū)中心,“乞錢為祖國難民請命”,僑胞見者無不獻金,而其所乞得的金錢全都交給了華僑慈善會。

印尼粵籍華僑劉長英把自己的兒子送回國,參加抗日空軍。兒子在戰(zhàn)斗中犧牲后,他又將撫恤金全部捐為抗戰(zhàn)軍費。子是抗日英雄,父是救國義士,其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捐物小到衣被大到飛機

除了錢之外,僑胞們還捐獻了大量的物品,從飛機、坦克、貨車到被服、藥品等,緩解了抗戰(zhàn)時期祖國戰(zhàn)略物資和民用物資緊缺的狀況。

僑胞們還專門發(fā)起支援八路軍的“援八行動”。法國里昂200多位以小商販為主的僑胞,節(jié)衣縮食籌得1.3萬法郎,為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抗日軍隊購買防毒面具。

南洋惠僑救鄉(xiāng)會多次通過宋慶齡給曾生率領的惠、東、寶等地的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送去大量物資。旅居泰國、新加坡和越南等地的僑胞220多人,組成瓊崖華僑回鄉(xiāng)服務團,乘坐小劃船沖破日軍巡邏艇的封鎖,把一批批藥品和被服等物資運到海南島。

昂貴的飛機也是僑胞們捐贈的重點。據(jù)任貴祥、劉維開等專家分析,從1937年到1942年,全球華僑捐贈的飛機就有217架。另外,他們捐獻的坦克也足以武裝1個坦克團,直接增強了祖國的抗戰(zhàn)力量。

1942年,美國俄勒岡州華僑救國統(tǒng)一會籌款后,加上爭取到美國支持,買了3架戰(zhàn)斗機,命名為“民族”“民權”“民生”,供中國用來訓練航空生。

菲律賓華僑為祖國獻機情形更為熱烈,除了一般僑團商會獻機外,還有華僑莊東里個人獨捐飛機一架,僑校中小學生也集資捐“學生號”飛機一架,華僑婦女捐“婦女號”飛機一架,連馬尼拉屠宰業(yè)的華僑和小雜貨店店員亦集資各獻機一架,合計下來,菲律賓華僑共捐飛機50架。

在大洋彼岸,美國加利福尼亞華僑募款購買軍用運輸機8架,命名為“北加州華僑精神號”獻給祖國。斐濟群島僅有華僑2000人,也為祖國獻機3架。

車輛,也是祖國抗戰(zhàn)必不可少的戰(zhàn)略物資。在抗戰(zhàn)前3年,華僑捐贈的汽車、卡車、救護車達1000多輛。1939年春,滇緬公路這條險峻的高原運輸線重新開放,馬來西亞華僑籌賑會和緬甸僑胞分別贈購卡車100輛和150輛。另外,美洲僑胞捐獻救護車200輛,南僑總會捐獻卡車200輛及其他物資。

“我媽媽白天要維持生計,照顧孩子,晚上就借著弱光,為中國抗日將士縫制棉衣,再交到僑團運回祖國。這是媽媽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本挼槔先A僑馬振宏告訴我們,他永生都難忘這個記憶中的片段。

南方日報記者 林亞茗 曹斯

洪奕宜 林旭娜 黃學佳

(文中部分資料來自任貴祥、黃慰慈、許肖生、張運華的有關研究書籍。資料整理:實習生申婉婷、馬敏之、葉敏韜,緬甸馮英球先生亦為本文提供幫助)

部分地區(qū)或機構華僑捐款統(tǒng)計

美國13億元國幣

南僑總會4億多元國幣

古巴6880萬元國幣

非洲3500萬元國幣

數(shù)據(jù)源自黃慰慈、許肖生《華僑對祖國抗戰(zhàn)的貢獻》一書。

故事

華僑鄭潮炯“賣子救國”

1964年在周恩來關心下父子終重逢

當年在為中國抗戰(zhàn)捐款的眾多海外鄉(xiāng)親中,成千上萬收入微薄的勞工大眾幾乎是傾盡全力,來為中國阻止日本侵略。在江門華僑博物館,相關人員就突出介紹了新加坡華僑小販——鄭潮炯“賣子救國”的動人故事。

6月5日,南方日報記者在新加坡拜訪了鄭潮炯的妻子鐘彩合。談起當年丈夫“賣子救國”的事情,現(xiàn)年108歲的老人家說:“那都是沒辦法的,誰舍得賣自己的孩子”。而陪在鐘彩合身邊80多歲的兒子鄭社心,跟我們講起了他父親的故事……

“沒有國,哪有家?救國要緊呀”

1937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南洋地區(qū)的華僑中掀起了籌款救國的高潮。當小販的鄭潮炯也奔走于印尼和馬來西亞一帶義賣瓜子籌款。從1937年到1942年,他共籌集義款18萬元(當?shù)刎泿?,下?。在吃一頓飯只要0.3元的年代,這無疑是一筆巨額資金。他卻毫不猶豫把錢捐給南洋華僑籌賑總會。妻子鐘彩合則背著年幼的孩子,毫無怨言地賣水果養(yǎng)家。

1940年,日本入侵鄭潮炯的家鄉(xiāng)——新會大澤許坑村,30多位鄉(xiāng)親包括他從南洋回鄉(xiāng)的父親被日本人殺害。國恨家仇激發(fā)了鄭潮炯夫婦支持抗日救國的決心。這時,已經(jīng)懷上第五個孩子的鐘彩合,聽到丈夫說:“我已經(jīng)把這個孩子賣掉了,乳銀80元捐給了籌賑會。將來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是人家的孩子……”她當時沒有當真。

當兒子生下3個月后,丈夫真的拿出一紙賣兒的契約。她才明白過來,丈夫為了救國,真的連親生兒子都賣了。

鐘彩合告訴記者:“我當時難以接受,可丈夫不斷對我說:‘沒有國,哪有家?救國要緊呀!自己養(yǎng)孩子和別人養(yǎng)孩子都一樣,都是中國人。’”最后,他們夫妻才達成一致,把這個取名為社義的孩子交了出去。那筆錢甚至都沒有經(jīng)過他們的手,直接捐到了籌賑會。

“他盡了最大能力幫國家”

之后,“賣子救國”的義舉傳遍南洋,激勵更多的華人華僑們參與支援中國的行動。后來,鐘彩合總是解釋說:“我們是送子救國?!?/p>

抗戰(zhàn)結束后,鄭潮炯再次背起背包義賣瓜子,籌款2萬元,一部分寄給中國的孤兒院及傷兵院,其余則撥作當?shù)厝A僑福利基金。

一年年過去了,他們夫婦對兒子社義的思念并沒有斷,但孩子和其養(yǎng)父母已不知去向。1964年,鄭潮炯給周恩來總理寫信求助。幾個月后,中國及廣東省僑聯(lián)在肇慶找到了社義。

鄭潮炯夫婦回國與兒子重逢,激動得淚流滿面。社義說,他養(yǎng)父在戰(zhàn)亂中被日軍打死,養(yǎng)母帶著他回到中國。他長大后當過解放軍戰(zhàn)士,退伍后在農機廠當工人。

1984年2月,80多歲的鄭潮炯離開人世,臨終前對社義仍然念念不忘。鐘彩合不忘丈夫的囑托,先后7次回國探望社義。近日,記者也在江門也采訪了社義的兒子鄭為國。他說,爸爸最后理解了爺爺當年的選擇,“在那個環(huán)境下,作為一個平凡的市民,他盡了最大能力幫助國家”。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黃學佳

實習生 莊楚銳 王華玲

申婉婷

(五邑大學劉進教授提供部分資料)

紐約洗衣工發(fā)起“救濟箱”活動支援抗戰(zhàn)

不到兩個月

募捐了4輛救護車

“熨斗重達8磅,洗衣工每天拿著它工作18個小時。聽我父親說,一周艱辛勞作,最后也只有4美元收入?!奔~約華僑衣館聯(lián)合會元老陳金堅的女兒陳美嫦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洗衣業(yè),曾是美國華人早期主要的營生之一??箲?zhàn)時期,洗衣工們在異國扛起抗日救國的大旗,從直接捐款到組織成立紐約華僑衣館聯(lián)合會(以下簡稱為衣聯(lián)會),并推動成立“紐約全體華僑抗日救國會”,一名名洗衣工,如一股股涓涓細流,最終匯聚成抗日救國大潮。

募款箱遍布幾千家洗衣店

抗戰(zhàn)時期,紐約衣館業(yè)人口約占當?shù)厝A僑華人人口的1/3,衣聯(lián)會由此也成為紐約最大的僑團,會員有4000多人。1937年,衣聯(lián)會甫一成立便募捐給東北抗日義勇軍。

南方日報記者翻閱1937年《衣聯(lián)會報》,其中就有一則報道《本會抗日大會決定救國方案同業(yè)救亡心切,爭先恐后,捐助抗戰(zhàn)軍資》,講述了捐款發(fā)動大會當場募得1565美元的情況……

隨著戰(zhàn)事擴大,衣聯(lián)會還發(fā)起了獨具特色的“救濟箱”活動,即在遍布全紐約的幾千家洗衣店設立募款箱,上面用英文寫著“救助中國難民”,后來該活動發(fā)展到每個華僑餐館和商店,動員顧客為中國抗戰(zhàn)捐款。

“救濟箱活動開始不到兩個月,就募款購買了4輛救護車和一大批醫(yī)藥、棉衣?!标惷梨险f,1938年2月,4輛救護車被分別送往重慶和延安。

印發(fā)宣傳單號召美國援華

“七七事變”后,衣聯(lián)會立即印制了10萬份英文版《告美國人民書》,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敦促美國政府在道義和物質上支持中國抗戰(zhàn)。后來,又印發(fā)了10萬份號召美國人民抵制日貨的傳單。

“他們把傳單放在每一件洗干凈的衣服口袋中,或親手交給來洗衣店的顧客。這些抗日宣傳進入到千家萬戶,在美國民間影響很大?!标惷梨险f。

衣聯(lián)會還組織了“抗日救國青年團”,聘請美國有名的飛行家勞特上校為教授,開辦低廉學費的航空學習班。幾十名華僑青年學成后,回到祖國投身抗日空軍。

“我父親只是一個平凡的洗衣工,但他生活在一個大戰(zhàn)亂、大動蕩的時代里,波濤洶涌的歷史巨浪,把他也磨礪成一塊巖石?!标惷梨险J為,他的父親就是那一代愛國僑胞的縮影。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林旭娜

實習生 章娟 劉蓓

總策劃:莫高義 張東明 王更輝 總指揮:王垂林 郎國華

總執(zhí)行:林亞茗 梅志清 練學華 劉江濤 徐林

支持:中國(汕頭)華僑經(jīng)濟文化合作試驗區(qū)參與: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