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在线免费视频|久久久久成人国产免费|亚洲成a人片4444|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XX|久久综合婷婷噜噜综合网站|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廉潔故事】張椿:勤政愛民 不染一塵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24-03-19 10:42:27

張椿(1623—1665),字伯珩,山西陽城人,20歲考中進士。清順治初年,任原武縣(今新鄉(xiāng)市平原示范區(qū))知縣四載,后歷任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四川按察史、江南巡鹽御史等職。順治十七年(1660),升任工部右侍郎(從二品)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和陜西巡撫。張椿勤政愛民,最終積勞成疾,于42歲英年早逝。山西提學道(正三品,掌管全省學政)采納民意,追認張椿為“名宦”,《河南通志》《四川通志》等地方志書亦將其以“名宦”載入史冊。

21歲赴任知縣

1644年,年僅21歲的張椿赴任原武縣知縣。當時的原武縣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滿目瘡痍,匪盜猖獗,大批鄉(xiāng)民流離失所。張椿目睹殘破景象,十分難過,隨即采取仁政安撫百姓,“招撫流亡,墾荒緩征,嚴保甲,興學校,戢盜安民”,以減免稅賦、減輕徭役的辦法“布愛民之實政”,鼓勵百姓墾荒種田。一年后,家家戶戶糧食充足,百姓生活安定。接著,張椿又興辦義學,鼓勵塾師設館或鄉(xiāng)民共聘教師授課,采用靈活學制,學費按學業(yè)高低分攤,各學段學費較少,且農(nóng)忙時休學,故入學者眾多。一時間,縣域讀書聲不絕于耳,耕讀之風盛行,社會安定。

張椿在原武縣任職期間,為官清正,造福一方,深受百姓擁戴。由于張椿政績卓著,任原武知縣4年后升任監(jiān)察御史。離任時,滿大街的百姓攔車苦苦挽留,《山西通志》載其“以卓異征為御史,百姓遮道擁留,立碑建祠”。張椿離任后,原武百姓感念其恩德,為他建立了祠堂,刻立“邑侯張公去思碑記”。這在當時社會極其少見。

心系百姓愛民如子

張椿十分體恤百姓疾苦,凡是對百姓不利的事情都敢于秉公直言,從不給百姓增加稅賦和財物負擔。

據(jù)《河南通志》記載,原武縣瀕臨黃河北岸,上級官府因在原武開設渡口增加了百姓大量的勞役和財物支出,但該渡口客流量甚微、作用不大,實乃勞民傷財之舉,百姓怨聲載道。張椿冒著以下犯上的罪名為民請愿,多次向上反映實情和民怨,請求關閉渡口,終被獲準,恢復了百姓正常的生產(chǎn)生活。

據(jù)《陜西通志》記載,張椿任陜西巡撫時,兵部以擴充西寧邊防軍費名義,令陜西每畝地增加一分地的稅賦,張椿便向兵部力陳陜西百姓之苦,終獲免除。張椿在四川按察史任上時,為鼓勵川北的保寧、順慶兩府軍民墾荒種田,向上級請求調(diào)撥了5萬頭耕牛用于軍民耕種田地,當年所產(chǎn)糧食除了保障軍民所需外,還余糧81萬多斤。

張椿無論任職何地,對百姓“戴之如天地父母”,均能受到當?shù)匕傩諓鄞???滴踉辏?662),張椿由陜西巡撫調(diào)任福建督糧道時,陜西百姓亦是難以舍別,沿途數(shù)百里的百姓都自發(fā)在路上以好酒好茶相送。

秉公執(zhí)法鐵面無私

順治八年(1651),張椿赴任江南巡鹽御史之初,江南鹽務局面混亂,官商勾結販賣私鹽成風。張椿以身作則,嚴禁接受鹽商請托,親自盤查官商夾帶私鹽、販賣私鹽行為,任期內(nèi)累計完成1560萬斤的官鹽任務后,又超額完成2760萬斤的官鹽運銷。因政績突出,江南巡撫向朝廷著力推薦,晉升其為大理寺丞(正五品)。

張椿為官清正廉明,斷案公平,從不收取任何財物。當年豎立在原武縣張椿祠中的“邑侯張公去思碑記”里,原武百姓稱其“聽斷詞訟,曲直立斷,罪贖紙、谷概弗取,此猶曰一廉吏之能也”;民國二十四年版《原武縣志》記載其“蒞任四載,不染一塵”;《河南通志》載其“蒞任四載,防潔自持,以卓異去任”,給其極高的評價。

傾其所有造福鄉(xiāng)里

在山西陽城縣砥洎城張椿的老家,一直流傳著張椿的美名。據(jù)祖輩生活在砥洎城的張安民老人講,張椿雖在外做官卻從沒忘記家鄉(xiāng),資助家鄉(xiāng)辦了學堂,還為家鄉(xiāng)修路造橋,為老百姓辦了許多好事。特別是在張椿回鄉(xiāng)期間,繞砥洎城而過的沁河漲水,數(shù)丈高的浪頭猛烈擊打著城門,砥洎城岌岌可危。鄉(xiāng)親們急忙將兩尊數(shù)噸重的大鐵牛推入河中想鎮(zhèn)住水患,但無濟于事,就在水吞城門的緊急關頭,張椿手舉烏紗帽向巨浪喊道:“如若水退,舍我官位?!闭f話間,他奮力將烏紗帽拋向浪頭。說也奇怪,浪頭瞬間落下,河水退去。

張椿一生清廉,在家鄉(xiāng)從未置辦房產(chǎn),其老家房產(chǎn)均為祖上所留,康熙帝念其功德,下詔褒封其三代為官,封其子張茂生為戶部員外郎。張茂生為官25年,在45歲時辭官回鄉(xiāng)辦義學、設“五賢祠”,教化民風,孝友為政,頗具張椿遺風。  

責任編輯:和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