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汝男子通常喜歡戴狐貍皮帽、小熊貓皮帽、金邊帽、氈帽和禮帽等,女子也戴金邊帽、氈帽,還戴皮毛和羊羔皮帽。 狐貍皮帽藏語稱“瓦碩”,小熊貓皮帽藏語稱“別碩”,有狐貍皮或小熊貓皮連頭帶尾的整個戴的,也有狐貍皮和小熊貓皮縫制成皮帽戴的。狐貍皮帽和小熊貓皮帽是用珍貴的藏狐皮或小熊貓皮鑲邊于錦緞帽筒制作而成的。帽筒高約20厘米,帽筒用錦緞鑲邊縫制,帽沿兩邊各綴寬4公分、長20公分的彩色飄帶,以紅、藍(lán)、綠、雪青等顏色為主,有了飄帶既便于帽子脫下戴上,又美觀大方,尤其是在冬季把帽沿放下來掩蓋雙耳,防寒保溫。據(jù)說,戴上狐貍皮帽可保護全家人的安全,戴上小熊貓皮帽可以保護個人的安全,因此,尼汝男人最喜歡戴狐貍皮帽或小熊貓皮帽。 據(jù)藏族歷史典籍《智者喜筵》記載,在吐蕃松贊干布時期制定了吐蕃社會管理體制和律會,其中王朝準(zhǔn)則法中有王法十五條,包括三做、三不做、三褒獎、三譴責(zé)和三不害怕。三譴責(zé)中的第一條規(guī)定“如果不以狐尾羞辱懦夫,則不能分辨英雄懦夫?!备鶕?jù)這一規(guī)定,在吐蕃朝廷和軍中處治了不少的做事不力的懦夫,對嚴(yán)重者流放到吐蕃邊地,吐蕃邊地的藏民看到這一裝束,便模仿把狐貍皮或小熊貓皮連頭帶尾的整個戴在頭上作頭飾,尤其是戴在男子的頭上,倍顯英武。 金邊帽藏語稱“次仁金高”,在尼汝男女老少均喜歡戴,男人戴上顯得英俊瀟灑,女人戴上美麗迷人,小孩戴上天真可愛。金邊帽以優(yōu)質(zhì)氆氌為帽坯,帽頂覆上織有各種美麗圖案的金絲緞,邊緣飾以金線,有四支帽翼,前后翼較大,左右翼較小,帽沿鑲邊水獺皮。男帽的帽筒高于女帽,而女帽裝飾更為華麗。 禮帽深受尼汝男子的喜歡,禮帽藏語稱“甲格碩莫”,其意為印度帽,因禮帽最早從印度傳入到藏區(qū)而得名。禮帽以米灰、草綠、藏藍(lán)、絳紫等顏色為主。既美觀大方,又能遮陽避雨。 氈帽是尼汝人自己用手工制作的一種民間特色帽,深受俊男巧女們的青睞,尤其到了雨季,在山上的放牧人更是少不了戴氈帽。用綿羊或山羊毛搟制成氈帽,高帽筒,寬帽沿,多為白色,用山羊毛搟制成的氈帽最為上乘,美觀大方,遮陽避雨性能強。 羊羔皮帽是尼汝人用手工制作的年輕女性專用帽之一。藏語稱“雷別碩”,用小羊羔皮精制而成,戴羊羔皮帽時用紅燈芯絨作襯布配戴,層次分明,典雅精巧。 耳飾是尼汝男女必不可缺的一種裝飾,男女都有佩戴耳環(huán)的習(xí)慣,耳環(huán)多用金、銀、銅鑲嵌寶石、松耳石、綠松石、珊瑚、瑪瑙、玉石制作,多為圓形,但女性的耳環(huán)質(zhì)地和形狀比男式耳環(huán)豐富得多,有的精致、小巧,有的體大、厚重。男人通常只佩戴一只耳環(huán),婦女戴雙耳環(huán)。 尼汝男女均喜歡佩戴項飾,用珠寶作項飾美化自身,天然珠寶有寶石、松耳石、綠松石、珊瑚、瑪瑙、玉石、九眼石、琥珀等,其中九眼石最為名貴,價值數(shù)百萬元。 據(jù)說,過去在尼汝,曾有人家里有過九眼石,后來這一消息傳到村外土匪的耳里,土匪們相互邀約專門來村里掃蕩搶竊,把全村洗劫一空,并燒成一片灰燼,九眼石也落到土匪的手里。從此以后尼汝人不敢問津九眼石,怕有了九眼石惹火燒身,丟了性命不劃算。但尼汝人的飾物中仍離不開珠寶,把擁有各種珠寶飾品作為財富和美的象征,家境再貧窮也要設(shè)法為子女購置珠寶作裝飾,有的家庭經(jīng)過幾代人的積累才購置到給子女的珠寶裝飾。 作為護身符的“嘎烏”是尼汝男女都喜歡佩戴的胸飾。有男性佩戴的“嘎烏”和女性佩戴的“嘎烏”之分,還有護神的“拉嘎”和護魂的“藍(lán)嘎”。“嘎烏”系用金、銀或銅為原料制成的盒狀飾物,有八角形、菱形、圓形等多種款式,內(nèi)藏有佛像、經(jīng)書等圣物,其外表金銀鏨花,正面綠松石等珠寶鑲嵌其中,工藝精細(xì)。“嘎烏”佩戴于胸前,既是美觀大方的胸飾品,又是防身避邪的宗教護身符。 尼汝人的腰飾品種繁多、獨具特色,但女子腰飾比男子豐富。腰刀是尼汝男女最為珍愛的腰飾,男子腰間橫別長腰刀,腰后右側(cè)佩帶短腰刀,女子也有腰后佩帶短腰刀的習(xí)慣。刀鞘以銀制和木制為主,以銀制刀鞘最為華貴,刀鞘上雕有虎、獅、龍、鳳、鹿、葉子等吉祥圖案。佩帶腰刀既是生產(chǎn)工具,又作防身武器,還是男女必不可缺的裝飾。 在尼汝男女佩帶腰刀外,腰帶也是十分重要的腰飾之一。男子腰帶有穿上衣時系的四彩腰帶和穿楚巴時系的紅色腰帶。女子腰帶除了穿百褶裙或衫裙時系的紅色腰帶外,還有名叫“洞塔”的嵌有20顆白海螺片的布腰帶。在尼汝,腰帶已經(jīng)不是一般意義的系褲束衣之物,而是既美觀又實用的飾物。尼汝男子腰間系一條綴有銀花和銀鏈串的藏式錢包,還佩帶“盧聳”、火鐮和銀制針線盒。“盧聳”以金銀為底座,珍珠、珊瑚、瑪瑙等珠寶鑲嵌于其中,綴掛于腰間左右兩側(cè)作腰飾。女子腰間左右兩側(cè)綴掛銀鈴和嵌有7顆白海螺片的紅布帶,腰間右側(cè)還佩掛銀制針線盒。過去,在尼汝不管是穿盛裝,還是著便裝都佩帶火鐮,因為火鐮是取火工具,燒火做飯、取暖熱身都離不開用火鐮引火,現(xiàn)在穿盛裝時才佩帶火鐮,火鐮的裝飾性遠(yuǎn)遠(yuǎn)大于實用性。 后披和圍腰是尼汝婦女腰飾中不可缺少的飾物。穿盛裝時,披方形彩紋氆氌或錦緞面白羊皮披肩,襯托出盛裝的華貴效果。在春、夏兩季,披雙層彩邊牦牛毛小毯。在冬季,年輕婦女披白羊皮或小牦牛皮,年老的披黑羊皮。在平常穿衫裙時,年輕婦女腰系白布圍腰,年老婦女腰系藍(lán)布圍腰。 尼汝的男女手飾以佩帶手鐲和戒指為主。主要有象牙、玉石、銀等手鐲。戒指以金戒指和銀戒指為主,精雕細(xì)刻。也有佩帶象牙或玉石扳指的習(xí)慣,尼汝人的戴扳指習(xí)俗可能與藏族人傳統(tǒng)上戴骨扳指習(xí)俗有關(guān)。據(jù)說,原來戴骨扳指是用來拉弓射箭的,后來不斷演變成裝飾品,由象牙或玉石來替代,但作為裝飾品的扳指至今仍在尼汝流傳。 尼汝人從來不忽視對腳的裝飾,腳飾也已經(jīng)成為尼汝服飾的主要組成部分。過去尼汝人穿從漢地傳入的“甲郎”鞋、從西藏拉薩傳入的“只五康巴”鞋和自己手工縫制的“羌郎”鞋。其中“羌郎”鞋最具地域特色,縫制工藝考究?!扒祭伞毙且环N長筒靴,鞋幫用白色羊毛氈縫制而成,鞋腰用絳紅色氆氌制作,用牛皮或獸皮為鞋底,鞋筒用彩條和彩線繡制作飾,鞋高至小腿以上膝蓋之下,穿鞋時要在鞋底放干草為鞋墊,既加厚鞋底又防凍保暖,褲腳放入鞋筒內(nèi),再扎上五彩靴帶,達(dá)到極為保暖的效果,為冬季大雪天的最佳防雪保暖鞋之一。尼汝人還有扎綁腿的習(xí)俗,綁腿有用棉線織的“日信格”綁腿和用羊毛線織的“碧信格”綁腿,在綁腿上再扎六彩腿帶,顯得格外艷麗大方。 在服裝的縫制和審美的裝飾上,尼汝人十分注重色彩的搭配使用,把色彩當(dāng)作服飾點綴的靈魂,突出色彩的相襯和諧,運用的色彩以紅、黃、藍(lán)、綠、白、黑為主,每個色彩都有其深層的表征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據(jù)說,五彩是菩薩的服裝,紅色代表空間護法神,黃色代表大地,藍(lán)色代表藍(lán)天,綠色代表河流,白色代表白云。在顏色搭配對比的審美上達(dá)到極為明快、和諧、活潑、生動的藝術(shù)效果。 隨著尼汝的對外開放和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尼汝的傳統(tǒng)服飾也如同其它傳統(tǒng)文化一樣,正面臨著來自現(xiàn)代社會的重大沖擊。西裝、牛仔、中山裝、其他民族服飾以及現(xiàn)代時裝在尼汝山寨隨處可見,并將在村里廣泛拓展之勢。但又有可喜的一面,相信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碰撞中,尼汝藏族服飾文化會更加多姿多彩。(張國華 文/圖 ) |